第386章 中国出了个国际一流作家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p;   尼琪.诺伊斯将杂志翻到《宠儿》的那一页,她看了三遍的内容仍然能激起她的阅读兴趣。

    刘一民以为《巴黎评论》1983年冬会发表他的,可惜没有,《巴黎评论》的编辑部认为将他刊发到1984年的第一期将会更有意义。

    等到飞机飞抵小日子的东京时,尼琪.诺伊斯已经将内容又重新看了一遍。

    “God,他是怎么写出来的!”尼琪.诺伊斯合上《巴黎评论》的杂志,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脑海中想起当时在大学演讲时,美国教授挑衅刘一民以及东方作家,认为他们写不出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她还记得当时刘说了一句:“我会写出来的!”她觉得时间久远到已经忘了当时刘一民说这句话时的神情,或者究竟原话是不是这样。

    她相信当时挑衅刘一民的教授也已经忘记了这个场景,只当做是一场笑谈而已。

    但没想到,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真的写出来了。

    1984年《巴黎评论》春季刊发表的三天后,《宠儿》这个的名字跟刘一民的名字一起刊登在了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之类的大报上。

    毫无疑问,各大美国媒体都以“震撼、惊讶”的词汇报道了这篇。

    《纽约时报》头版大字发表了题目为——《一部关于自由与代价的史诗》的评论。

    《时代》杂志称《宠儿》以极端和复杂的手法呈现了种族压迫的复杂性。

    《巴黎评论》在一周之内在全美卖出去了十万册,成为近年《巴黎评论》最畅销的一期杂志。

    甚至《巴黎评论》的主编在私人公寓举办的作家舞会上称:“这是一部在美国历史上载入永久回忆的,而他的作者是一名来自东方的中国人,中国已经出现世界一流作家!”

    第二天,全美各大报纸以此为题,对刘一民再次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各种各样的标题记载着他的不同的方面。

    有相当多的消息源来自中国的留美学生,通过各种消息的拼凑,加上刘一民在82年在美国的表现,美国人逐渐拼凑出了这个东方作家整体面貌。

    但不乏有许多争议的方面,有人认为一民.刘是一名热爱和平和自由的国际主义者;有人认为刘一民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

    唯一有共识的点是,这个东方作家口才和文笔俱佳,作品种类丰富,产出极高。

    尼琪.诺伊斯自从《巴黎评论》发表之后,一直在关注着电视和报纸上的动静,经过半个月的观察,让她看到了《宠儿》巨大的商业价值。

    黑人在接受电视记者采访的时候,将《巴黎评论》这本杂志放在胸口。马丁路德.金的墓碑下,放着《巴黎评论》,《宠儿》这一页夹着一朵玫瑰花,象征着爱和自由。

    尼琪.诺伊斯再也坐不住了,当即找到领事馆办签证,买上飞机票朝中国飞。

    中国书刊社出版刘一民的几本都挣了不少钱,《绿皮书》和《凯旋在子夜》《老人和狗》销量最高,尤其是《老人和狗》的故事让无数美国人泪目。

    不少环保组织拿着这本书,告诉美国政府,告诉中国在保护环境这方面是多么的努力,多么的不顾一切,不惜代价。

    《老人和狗》一度反超《凯旋在子夜》和《绿皮书》连续几月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780wodegeiwentanshangtangke/read/97/64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