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丰泽园终身免费VIP (1/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老北平为代表的文章,在燕京的市场和讨论热度会比其它地方更大。八十年代的燕京,有大量从老北平时代走过来的人。

    拿着杂志一瞧,哎呦喂,这不巧了嘛,我以前还在丰泽园吃过饭,见过那“小栾子”呢!

    一边看文章,一边跟旁人谈那个北平往事。丰泽园老掌柜从乞丐成长的故事,重新被这些老食客挂在了嘴边。

    老北平的百年风雨随着小乞丐的成长被带到了读者的面前,摆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各种各样的人物在酒楼里粉墨登场。

    处在风雨中的酒楼在角落里不断地观察着每一位人物,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不同的读者看这篇都有不同的感受,中老年读者从里面看到的是自己的过去,自己的人生。

    年轻读者却从这里嗅到了成功的味道,把《传奇大掌柜》看成了励志文,想学习栾学堂在商海纵横捭阖,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一次次危机,最终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

    《中青报》是最早察觉到年轻人的不同观点的,于是发表了一篇评论——《从商要学栾学堂,劝君莫学历秋辰》。

    文章中号召年轻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要学习栾学堂的商业精神,成为一名家国道义放在心中的好商人,不要成为不择手段的奸商黑商。

    尤其是一些个体户,看完之后精神振奋,做生意的时候也要把栾学堂挂在嘴边,要效仿他成为一代大商。

    个体户如今的境遇比以前好多了,第一批敢去尝试的个体户,商业嗅觉本就敏锐,其中大部分人是不甘心一直当小摊小贩的,血液里充满了“折腾”的基因。

    在《中青报》的带领下,很多报纸的评论视角开始转移到商业上来,鼓励没有工作或者下岗的年轻人敢于冲破身份枷锁,踏入到商业大潮中当个弄潮儿。

    1983年个体工商户约为590万户,较1982年增长近2倍,但整体的规模仍然偏小,依然面临着个体工商户不光彩的社会地位问题。

    8月份,中央还专门写了一篇为个体工商户正名,要破除全民所有制光荣,个体工商户不光彩的问题。

    整个国家也面临着方向问题,争论很大。

    《传奇大掌柜》的发表,给了一些忐忑不安的个体户增添了信心。各大报纸拿《传奇大掌柜》做文章,力挺改革。

    有的还把刘一民之前写的《纽扣》搬了出来,对两本都进行了分析——从《纽扣》到《传奇大掌柜》,卖‘纽扣’也能成为‘大掌柜’。

    《传奇大掌柜》不如《横空出世》一般搅乱了整个文坛,但读者依然众多。

    作协的《文艺报》从老北平文学角度评论了《传奇大掌柜》,认为刘一民这篇文章是对《狼烟北平》风格的延续,是对老北平的人物风俗深刻洞察之后的结果。

    文章发表之后,八一影厂的刘佩然第一时间拿到《人民文艺》进行了阅读,看完之后心里面就更有底了。

    “一民,电视剧剧本怎么样了?”刘佩然将电话打到了刘一民的家里。

    “刘厂,写好了。”

    “全篇内容我都看完了,我心里对电视剧拍好之后效果更有信心了。情节紧凑,故事性强。可以说是步步惊心,但又游刃有余。今天正好《雷场相思树》剪好了,你过来看看怎么样,看完咱们讨论一下电视剧的剧本。”刘佩然高兴地说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780wodegeiwentanshangtangke/read/97/64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