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口气太大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sp; 只见邹获凡摆开了架势,张开臂膀,以极其夸张的肢体动作朗诵了起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好!老邹这是谁写的?”邹获凡读完之后,有编辑好奇地问道。

    “你们先说,这诗怎么样?”邹获凡指着一群编辑挨个问道。

    “写的好啊,写的太好了。生动感人,情真意切。而且这比喻吧,很新奇很有想法。”

    编辑部内,一群编辑七嘴八舌地说道。

    主编严晨听到外面的动静,也赶紧走了出来。就邹获凡搞的动静,他不想听见都难。可惜出来的时候,他只听清了后半部分,前半部分隐隐约约,就是这隐隐约约,让他心急。

    快速地走到邹获凡面前,笑着拿过了稿子再次读了起来。

    “这作者肯定是北方人,老邹,你说我说的对不对?”严晨看了前几句,就抬头跟邹获凡打起了赌。

    “为什么?老严?”邹获凡问道。

    “因为写的是干瘪的麦穗,要是南方人,就该写稻穗喽!”严晨笑着说道。

    “不错,你接下来再看看,这些比喻,很有特点,这人写诗有一种灵性,没有灵性是做不了诗人的。”邹获凡拿起一块西瓜,大口地吃了起来,刚才念完,便觉得口干的很。

    “主题明确,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在新的时代,我们就需要这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教员说得好,世界是是属于年轻人的。能写出这样的诗歌,这名作者肯定也是年轻人。”

    严晨看完之后,再次将目光转向了邹获凡。

    邹获凡没点头,因为他不知道刘一民的年龄:“老严,那你猜猜,这是谁写的?”

    “别让我猜了,你赶紧说吧,同志们都等急了。”严晨催促道。

    “刘一民,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应该是个新人。”邹获凡笑着说道。

    编辑部的编辑部托腮沉思,忽然有人拍了拍大腿说道:“是不是豫省洛市汝县的刘一民?”

    邹获凡见他反应这么激烈,赶紧拿出信封看了一眼,发现还真是,于是问道:“你认识这个刘一民?”

    “哎呀,你们忘了,这一期的《人民文艺》上发表的《驴得水》了吗?他的作者就是刘一民啊!”

    邹获凡猛地拍了拍额头,恍然大悟:“哎呀,是他啊,难怪觉得那么熟悉,就是想不起来,原来是《驴得水》的作者,也难怪能写的出来这么好的诗歌。

    我还想谁的口气那么大嘞!”

    其余人立马也笑了起来,屋子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诗歌的讨论热度再次提升了一个维度,这个新人不仅发表的小说好,诗歌也好。

    颇有一鸣惊人的意思!

    趁着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780wodegeiwentanshangtangke/read/97/64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