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整个文坛都酸了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民在家里面待了很久,还收到了朱霖的来信,信封的后面依然缀着一个“勿”。

    在信里面,她给刘一民讲了讲现在燕京发生的事情。《人民文艺》在《红河谷》和《奔腾的青年作家,哪里都是他的家》这两篇文章的加持下销量猛增,几乎是人手一本。

    她出去跟朋友见面,大家都是在讨论这两篇文章的。一篇是刘一民同志写的,一篇是让大家了解刘一民的,两篇相得益彰,颇有互为犄角相互支持之势。

    不少人将《红河谷》里面的细节和徐驰写的报告文学里面的细节进行一一对照,还有好事者,拿着两篇文章共同分析,还写了一个分析报告,在燕京地下文学圈里面流传的极广。

    《红河谷》刚讨论没多久,《燕京文艺》上面就刊登了《山高水长》,封面上写着《家园三部曲》。

    在正文后面,将《家园三部曲》分别是那几篇都给写了出来。

    还发表了一段文学评论,刘一民同志《家园三部曲》的发表,意味着这位年轻作家的写作风格日趋成熟,写作思想和理论开始呈现体系化的发展方向。

    一个月内,发表两篇,相比读者的热烈讨论,文学界的人却没有怎么将讨论的重心放在文学评论上面。

    而是一个个心里面酸溜溜的,嫉妒的在心里面吼,还不敢让别人知道,只能在心里面吼!

    妈的,刘一民怎么写的那么快,还写的那么好!

    文坛一多半人,都被陈年老醋酿成了酸萝卜。

    馆长老张时不时就往刘一民的家里面跑,身后还跟着几个馆里面的专职作家。

    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刘一民经过了解才知道,创作组的人轮着跟老张来麦积大队。

    美名其曰,采风!

    “我们家有什么可采的?”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老张嘿嘿一笑,夹着香烟说道:“那你教一教我们采风也行!”

    “徐驰同志的这篇报告文学,把你的采风经验充分地总结了一下,我们组织了同志们认真地学习了一下,还开了几个讨论会,但是听你本人说,跟别人总结还是不一样嘛!”文化馆的老孙说道,苍老的双手拿着钢笔和本子,时刻准备着记录。

    “78年的时候,到文化馆我跟大家讲过一些。”

    “那时候你刚刚迈入写作的大门,文学思想还不成熟,你现在成熟了,理解的更深。”

    你一言我一语,刘一民坐在屋子里面,跟大家讲了起来。

    杨秀云端来炒花生和瓜子,还有热茶,他们听不懂,不过初春到了地里面该忙碌的季节了,放下东西,就跟刘福庆两人上地里面干活了。

    “其实现在农村刚刚进行土地承包,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大家的机会,可以多走走多看看。”刘一民给大家讲解道。

    刘一民还带着他们到自家的地里面转了转,感受一下乡土,馆长老张亲自下地,帮刘福庆和杨秀云犁地,刚开始刘福庆还怕累着他们。

    后来乐不可支,有了几个人帮忙,刘家的进度在全大队是最快的,李大山甚至找到刘一民,问能不能带着人去他们家的地里面忙活忙活。

    “叔,我们这是采风!”

    “对对对,采风,谁家地里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780wodegeiwentanshangtangke/read/97/64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