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高,我要是连这里都上不来,那干脆不要来了。”徐驰的脸有点红,但相对来说还很健康。
刘一民隐隐的感觉到有点缺氧,但并不难受。
他们住在乡政府的房子里,办公室打个地铺就当床了。晚上三江乡的乡政府的乡长还有其余的工作人员都围在他们的地铺旁边,一边劝酒,一边听他们讲燕京和南方的故事。
大家问的最多的就是,天安门到底有多大,门前的马路是不是特别的宽?又问有没有见过老人家?徐驰当然是见过的,还请教过老人家是怎么作诗等问题。
徐驰成了最受大家欢迎的对象,纷纷问徐驰当时的情景,徐驰得意的讲了起来。
此后,他们每到一地,当有人得知他们从燕京来的时候,都有人问相同的问题,还有藏族人眼含热泪地告诉他们:“是他派了金珠玛米来解救我们的。”
司机老王每次听到有人说金珠玛米的时候,脸上总是情不自禁地升起一股自豪感,用手拉一拉自己的衣下摆。
“我跑出去了一趟,回来后就成了金珠玛米,刘作家,当初解救的人,刚解救的时候,脸上还是非常麻木,根本不敢相信。跟我当时出去后,见到第一个解放军时,就是一个样子。”
老王讲起当时跟着部队回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发出感慨的声音。
看到这场景,刘一民不由自主地想起《农奴》里面的台词:“他们是打碎铁索的兵啊.东方出了一个顶红顶红的太阳……”
第二天凌晨,天很冷,三江乡的藏地同志,将身上的藏袍送给了刘一民和徐驰,两个人想留下点钱,被对方严词拒绝了:“同志,我们是同志!”
往里面的道路愈发难走,弯弯绕绕。
风轻轻地从耳边吹过,响起一道慈祥的声音:“小娃娃,替我去看看嘛。当年走的匆忙,没能仔细看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