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忽悠了。”
“谢谢巴老师!”
第二天中午,巴金就告诉刘一民,他已经翻译完了。刘一民打电话给《费加罗报》,让他们过来拿稿子。
“刘,写的非常好,我现在回到报社,主编审核过确定刊登的话,我们将按照不低于千字五十法郎的稿费标准支付稿酬,在你离开法国前,我一定会将稿费送到你手上。”
千字五十法郎,两千字就是一百,这还是最低。刘一民吸了一口凉气,这价格比他写一万多字的《庐山恋》还高。
资本主义的钱真好赚,特么的,字数写的太少了!
《费加罗报》是高质量报纸,不同于一般的小报。他们的读者是中上层人士,一份报纸的价格也比较高昂,他们有足够的实力以高标准的稿酬来吸引撰稿人。
晚上,一行人坐着火车离开了巴黎,接下来他们的日子就要在旅馆甚至是友好人士的公寓里面度过。
在尼斯他们只待上两天的时间,第二天参加了中法友好协会的招待会。晚宴持续的时间很晚,巴金的体力不支,只能早退。
刘一民趁机搀扶着巴金一块离开了会场,他对于这个招待会上的喧哗非常的不习惯。
在刘一民离开巴黎的两天后,《费加罗报》上刊登了刘一民的稿子《中国人在这里种树:沙漠里的一群英雄》并配上了刘一民送给《费加罗报》的照片。
法国的读者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治沙过程中的努力,看到了那句话【他们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他们是现实主义的英雄。】
这篇报道再配合上媒体关于刘一民的报道,让《费加罗报》这一期的销量增加了不少。如果说其他媒体是在配合着刘一民造流量造声势的话,《费加罗报》就是抓住了流量的牛鼻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