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耽误大家的学习。如果愿意来帮忙,我是举双手欢迎的。不过公司初创,开不起工资,也暂时不需要太多人手。”
一个叫宋蕾的女生说:“需要帮忙就说一声,只要时间允许,我们不要工资,就当是积累工作经验。”
“那我谢谢兄弟姐妹们。”陈贵良举杯道。
接下来便是吃饭闲聊,互相说起这段时间遇到的人和事。
元培班所有课程,都是蹭其他院系的老师和教室。其他院系的大部分师生,对他们态度还算可以,甚至有因好奇而格外热情。但也有极个别隐隐排斥,尤其是小班上课的时候。
一个女生说着说着都快掉眼泪的,表示自己打算换成别的课程。
龙翔表示自己会帮忙跟导师沟通,随即又把话题转开,保持聚会气氛的活跃。
“陈贵良,你怎么不加入五四社?我们社长知道我是元培班的,还专门提起你,让我来劝你入社。”江毓秀问。
陈贵良道:“你们社长认识我?”
江毓秀说:“五四社写诗的特别多,写古诗词的也不少。你那首《瀛海行》,五四社的很多成员都知道。”
北大的五四文学社历史悠久,以诗歌创作为核心,海子就是五四社的成员。
甚至可以说,朦胧诗运动就是五四社推动的。
但诗歌的黄金年代早已过去,虽然五四社的成员越来越多,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陈贵良道:“我开公司呢,没那个时间啊。”
“太可惜了,你古诗写得那么好,”江毓秀还没有放弃,“我们社长说,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入社。明年春天的未名诗会,也希望你能够参加。”
“我有空了就加入。”陈贵良没有拒绝。
等三国杀卡牌印刷出来,他可以加入北大任何社团,因为他还想借那些社团推广游戏。
龙翔掏出手机看短信,笑道:“看来你现在就得加入了。”
“啥情况?”陈贵良问。
“第一次见面时,我说有位敖女侠喜欢你的诗,”龙翔说道,“她已经到南门,就快杀过来了。她还是五四社的副社长。老板,加一副碗筷!”
几分钟后,一个女汉子风风火火登场。
她扫视着众人倒啤酒,举杯说:“初次见面,敬大家一杯。我干了,你们随意。我叫敖彦莀,山城人。”
大家连忙跟她碰杯。
敖彦莀仰脖子一杯啤酒下肚,问道:“谁是陈贵良?”
龙翔指了指。
“敖师姐好。”陈贵良微笑问候。
敖彦莀说:“你怎么不加入五四社?”
“还没来得及。”陈贵良道。
“我们五四社有诗刊的,海子、骆一禾他们当年的诗,首次发表便是在《启明星》,”敖彦莀道,“你那么会写诗,隔三差五也投几首呗?”
陈贵良欣然从命:“行,我有诗了就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