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章 金虞姬读书记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一位愣头青浙兵忍不住问道,旁边旗队长、把总狠狠瞪这士兵一眼,刘招孙却假装没有看见,微笑道:

    “是的,这次,会死很多建奴,你做好准备给邓将军报仇了吗?”

    刘招孙计划在军队基层安排训导官,比之前那种单纯鼓动的训导官要做更多工作。

    除了基本的鼓舞士气、照顾新兵之外,还要关心士兵平时生活起居,关注士兵们的心理变化,对军中可能出现的异样声音,及时进行把控和汇报。

    建立这样的组织,需要一大批会写字,懂思考的年轻人,太老的话也不适合待在军营。

    可惜刘招孙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他找过几次茅元仪和宋应星,希望从绍兴和南昌一带,重金征募一些私塾先生到辽东。

    刘招孙在京师时,听人说过,南昌一带,人多地狭而文风兴盛,到处都有连乡试都没有通过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往往出身中产之间,家道中落后不知稼嫱(种地),也没有经商技能,因此生活拮据,他们中有很多人不得不去私塾教书,勉强维持生计。还有些人靠着私塾教书,继续参加科举。

    刘招孙请求两人抽空托书一封,让当地亲友介绍一些这样的读书人过来,刘招孙许诺给他们三倍于当地标准的束修(给老师的报酬)。

    宋应星忙着燧发火铳的改进以及诸多民政事务,每日比刘招孙还要忙碌,他自然是没空给总兵大人介绍私塾先生。

    乔一琦是个人来疯,听到刘招孙说要招绍兴私塾,以为这武夫现在终于开窍,意识到了读书人的作用,要大兴儒学,当下便答应刘招孙,连夜修书数封,交由塘马,送往江南。

    “刘大人,太祖皇帝建国伊始,便曾言,治国以教化为先,又令天下立社学,延师以教民家弟子,你能招募西宾(私塾先生),教化关外蛮夷,本官甚是欣慰。你放心,本官定会全力支持你的!钱不够,尽管找本官借!”

    “对了,刘总兵,你以前借的一万三千两银子,准备什么时候还?”

    刘招孙对乔一琦笑笑,他不能说想要训练一大批指导员,帮助自己对军队进行更彻底的控制。

    他知道,任何话只要对乔一琦一说,几天之后便会传给所有人,只要那人想听。

    好在这个大嘴巴生性豁达,天性善良,从浑江开始,便对刘招孙一直很照顾,又是借钱又是不动如山,也没什么恶意。

    刘招孙对他口无遮拦早已见怪不怪,他知道,江南官宦世家的生长环境,不是自己能想象的。

    到后来,刘招孙和乔一琦聊天,都尽量不会涉及机密。

    等把一日事情做完,天已黑了,金虞姬在前面点着灯笼,照亮前路,刘总兵在亲兵的护卫下,终于能回到参将府,回到他家里。

    等回了家,杨青儿便成了夫君的贴身秘书。

    杨青儿会帮夫君将明日的日程安排妥帖,细化到每半个时辰要见谁,要做出什么决定,日程布置的完美无缺,以防止夫君第二天出现遗漏,

    刘招孙虽是精力充沛,但有时也会力有不逮,会有些事情遗忘,他也不可能像朱元璋那样,什么事情都要攥在手心,控制到事无巨细,连老百姓穿什么衣服都要过问。

    杨青儿从小随父亲四处征战,出入营帐,对军中案牍之事,颇为熟悉,这样的经历也养成了她逻辑清晰的特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anmingcongsaerhukaishi/read/97/94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