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沉没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是否立即撤兵引发了几位主帅激烈讨论。

    赵率教和王增斌主张继续进攻,遵守太上皇之前发布的诏令,破城之后,对江户倭民斩尽杀绝,最好一把火烧掉这座城,完成彻底的清理。

    而邓长雄吴阿衡则认为,若本州真的将要沉没,便当立即撤军。

    文官们纷纷附和邓长雄,无论什么时候,文官都不喜欢打仗。

    可是十几万攻城部队,已经将江户城围得水泄不通,现在想要撤退,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际,地震来了。

    富士山喷射出血红色的岩浆,火山灰如同乌云般笼罩半边天空。

    大地摇晃。

    江户城中倭民发出竭嘶底里的嚎叫,城中的幕府兵不顾齐军密集的火力,争先恐后想要逃出这座地狱之城。

    幕府军发出的声音根本不像是人类所能发出的,分明是来自地狱的魔鬼在哀嚎。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连最好战的赵率教也开始犹豫,犹豫着要不要继续打下去,在这里和倭寇一起葬身火山。

    ~~~~

    后世大齐历史学家在叙述东征倭国的战事时,习惯性用英雄、宏大叙事来歌颂齐太祖,将太上皇刻画成超越人类的超自然存在——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不过发生在十七世纪五十年代的这场江户超级大

    地震,以及由地震引发的火山爆发、岛屿沉没等自然灾害,从地质学角度分析,也是有迹可循的。

    事实上,由于地壳的变化,各地火山活动频繁、地震不断,倭国沉入海底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后世有很多文艺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这段历史,比如由扶桑省著名导演骏宫其导演的灾难大片,倭国沉没,便比较客观公正的讲述了倭国沉没的全部过程。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本土大概有一百座活火山,是悬在倭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已经沉寂了三百多年的富士山,它可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

    富士山是一座横跨静冈县和山梨县的活火山,海拔3775.63米,大概在数十万年前逐渐形成。

    距今1.1万年前,古富士的山顶喷出了大量的玄武岩质熔岩,形成了现在富士山的主体:新富士。而从距今1.1万年前一直到距今3000,新富士一直在不断地喷出熔岩。

    在有文字记载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富士山的多次喷发记录,比如:

    公元800年-802年的延历喷发;

    公元864年的贞观喷发;

    公元1707年的宝永大喷发,这是富士山上一次的喷发,根据记载,当时的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落下了4厘米厚的火山灰。

    地震活动已经导致了倭国部分地区沉没,尽管倭国频发地震,且有一部分国土被海水淹没,但帝国地震科普学家赵隆平(1974——2055)认为,在三百年前的十七世纪,仅仅凭借自然地理变化,倭国全境或者大部分被淹没的概率非常小,几乎为零。

    还有种可能是全球变暖导致地球极地地区的冰川不断融化,全球海平面升高,倭国海拔较低的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但并不会导致整个倭国沉没,一些地势较高的山地仍旧会露出水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anmingcongsaerhukaishi/read/97/94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