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我的故乡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壮丁?就是修都城的那些人?朝廷的粮食呢?”

    掌柜起身道:“客官从河南一路过来,也是个虔诚香客,路上肯定遇到抓壮丁的官差,难道不知?”

    裴大虎笑道:“若是知道,还问掌柜的干嘛?”

    “朝廷发下来粮草布帛给征夫,确实不假,前年我还亲眼看见一车车粮食从朝武街走过,可是,均州上面报的壮丁人数都是虚的,说是有十万军民修筑天心城,来咱们均州的,能有五万就不错了,朝廷却是按照十万人口粮发,至于粮食到哪儿,说是让上边的人被运到南边了,南边今年闹灾荒,粮价是咱们的好几倍·······”

    “那天心城呢?修好了没?”

    “修他姥姥,你等会儿去看看,就挖了个地基,铺了几块砖,砖也让人刨走了。”

    掌柜的说了几句,忽然想起什么,连忙住口,起身借口去后面看饭菜去了。

    裴大虎久久无语。

    ~~~~~~

    武定皇帝的前世,那个名叫齐孟的悲惨程序猿——在二十岁前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均州附近度过的。

    彼时,古城已沉入浩渺汉江,只剩城墙屹立水中不倒,均州也不再叫均州,而是以将它淹没的大江大河命名——丹江口。

    一座城,一群人,生于斯长于斯,一坝横跨东西,生死两茫茫。

    均州人的命运,便如穿越者自己,浮浮沉沉无言以对。

    很多年后,当他努力在大数据网络烟海中,搜寻关于那场浩大工程的官方记述,得到的却是些破碎成片的梦呓:

    “汉江大水浪滔天,

    十年倒有九年淹。

    卖掉儿郎换把米,

    卖掉妮子好上捐。

    打死黄牛饿死狗,

    背起包袱走天边。”

    十年九淹,对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这是最要命的。

    均县曾是天朝道教的发源地,是道教创始人净乐国王子玄武出家修行的地方。

    明初,为了供奉真武(即玄武)大帝,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建皇家道观,在均县县城修建了供皇帝上山前净身及物资中转的净乐宫,为武当山八大宫之首。

    爷爷小时候经常到净乐宫游玩,攀爬里面一块巨石雕成的乌龟,龟旁石碑上刻有修建净乐宫时皇帝下的圣旨。

    在爷爷的记忆里,均州古城城墙尤其宏伟,胜过现存的襄阳古城墙。

    民间有“铁打的均州府”的说法,称其城墙长3.5公里。

    丹江口大坝开始修建,为避免截流后运输不便,县城开始搬迁。当时县城居民约2万人。居民们徒手将房砖、木料、家具等搬离,城墙被拆了一半。

    净乐宫只搬走了一对石龟、一个牌坊,迁至今丹江口城区,放在复建的净乐宫内,其余500余年的建筑皆毁弃。

    城外嚣川区(后更名肖川乡)后靠搬至均县镇老镇所在地,为纪念水下那座永远消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anmingcongsaerhukaishi/read/97/94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