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章 曼因斯坦的理想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脊髓粘合起来,但是无济于事,在连接方式上无论如何改进,根本不可能实现脊髓的修复。

    后来他们使用干细胞填充的方式,希望可以帮助脊髓修复,但是也没有什么效果。

    曼因斯坦研究这个课题与他们完全不一样,他首先研究原细胞修复,研究人体组织损伤后如何实现原细胞修复,要实现原细胞修复必须从基因角度着手。

    但是他没有想到空间导向基因这个东西,直到杨平弄出这个假说,他才恍然大悟,可是要实现是何其难呀,感觉越走目标越遥远。

    现在肌肉的空间导向基因被发现,让曼因斯坦信心大增。

    要是可以发现脊髓的空间导向基因,是否可以启动这个基因,让脊髓细胞

    进入胚胎时期的状态,开始在局部分裂,然后修复损伤,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现在曼因斯坦觉得,杨平的空间导向基因理论是最有可能实现脊髓损伤修复的方法,所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与杨平合作。

    「我们以前非常愚蠢,没有做任何脊髓损伤的研究就尝试动物的换头手术,这是毫无意义的,即使手术接上头颅又如何,血管接通之后头颅成活,但是实验猴处于高位截瘫的状态,很快就会死去。」

    「后来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停止这种换头,转而开始研究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但是太难,迟迟没有在核心领域获得突破,不过我们在周边领域获得一些突破,如果你们有兴趣,我们可以共享科研成果。」

    「我说的是脑细胞缺血耐受研究,抗排异研究以及无缺血移植研究这些方面。」

    曼因斯坦对宋子墨和徐志良毫无保留,这些成果可是他这些年的心血。

    宋子墨明白,这些研究其实意义重大,比如脑细胞缺血研究方面如果获得进展,以后可以更好的治疗脑血管疾病,延迟这些疾病的抢救窗口期。

    所以曼因斯坦的这些成果随便一样都是世界顶级的。

    不过相对于杨教授的成果,曼因斯坦的这些成果就逊色很多,估计他这几种成果加起来也远远不及空间导向基因,因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如果我们能够一起合作,找到脊髓的空间导向基因,那么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空间导向基因将是很多领域的钥匙。」

    曼因斯坦时最能理解空间导向基因价值的人,它如同一把钥匙解锁整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可以直接将生物医学研究推向一个新时代。

    大家边走边聊,实验室很大,研究人员也很多,是德国马普学会下属的重点实验室。

    「我一定将你的意见带回中国,我相信杨教授一定会愿意与你合作。」宋子墨回答曼因斯坦。

    杨教授究竟是否愿意合作,宋子墨暂时不知道。

    在国际合作方面,杨平是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完全遵循「取长补短」的原则,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不管是多厉害的科学家,多么顶级的实验室,杨平一律不会理会。

    对自己的研究无利的事情,杨平根本不想浪费时间。

    但是国内合作杨平又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不是看对自己的研究是否有利,而是希望通过合作,带起一批研究者和实验室的水平。

    所以国际合作看利益,国内合作看诚意,对于国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外科教父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aikejiaofu/read/97/129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