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
姜黎的试卷上,却一个字都没有。
她深吸一口气,用炭笔,在洁白的卷面上,从左到右,画下了一条粗粗的、歪歪扭扭的线。
——这是京城河道的主干流。
紧接着,她又画了几条支流,然后用一个个小圈,在河道转弯处、交汇处,标注出了几个点。
——这是常年淤积,一遇暴雨便会泛滥成灾的地方。
她画得极其专注,仿佛手中握着的不是炭笔,而是手术刀。
周围的考生偶尔抬头,看到她这古怪的行为,都露出了看疯子一样的表情。
这人是傻了吗?
在考卷上乱涂乱画?
姜黎对外界的目光毫无所觉。
画完现状图,她换了一张新纸。
这一次,她没有再画淤泥。
她开始画一些奇怪的东西。
在原本淤积最严重的河道拐角处,她画下了一道带有优美弧度的矮墙,它斜斜地卧在水底。
然后是第二道,第三道……
她画了十几道这样长短不一、角度各异的矮墙,它们像鱼的鳞片一样,在河床上有序地排列着。
画完,她又用极细的箭头,标注出水流的方向。
原本平缓的水流,在撞上第一道矮墙后,被轻轻改变了方向,流速微微加快。
当它流过第二道、第三道矮墙时,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开始旋转,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但力量十足的漩涡!
这些漩涡就像无数只勤劳的、看不见的手。
它们贴着河床,将那些沉积的泥沙卷起,裹挟着,带走,一路冲刷着,流向了下游开阔的河道。
这根本不是疏通河道!
这是在改造河道!
她要让这条河流,拥有自我清洁、永不淤积的能力!
在图纸的旁边,她没有写半句废话。
她画了一个个简单的方格,里面填上数字。
“一号墙:长三丈,高五尺,青石筑。”
“二号墙:角度内偏一十五度,玄武岩。”
“总计用石:三百方。预计用工:五百人。耗时:两月。总计银两:一万二千两。”
清晰,直白,精确到了极点!
这哪里是一份策论!
这分明是一份可以直接拿去施工的工程预算和设计总图!
主考官韩昌明,是当朝有名的大儒,脾气古板,最重法度。
他背着手,在狭窄的通道里缓缓踱步,巡视着考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