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俯瞰着京城繁华,语气里满是与生俱来的傲慢。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傍晚,姜家。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三哥姜川在院里走来走去,像一头被惹怒的公牛,他一脚踹在石磨上,石磨嗡嗡作响。
大哥姜山和二哥姜河也是一脸铁青,将外面听到的风言风语一五一十地说了。
孙凤英气得当场就要抄起擀面杖去找人拼命,被姜大锤死死拉住。
整个院子都充斥着一股压抑的怒火。
只有姜黎的房间,安安静静。
姜川忍不住,一把推开房门:“妹妹!你都听到了吗!那个周玉明,他……”
话音未落,他便愣住了。
姜黎正坐在灯下,面前的草纸上画满了各种奇怪的符号和图形。她手里的炭笔快速划过,没有丝毫停顿。
听到声音,她头也没抬,只是平静地问了一句。
“那个尚书的儿子,周玉明,平时用哪只手写字?”
姜川的怒火像是被一盆冰水当头浇下,瞬间熄灭,他下意识地回答:“好……好像是右手。”
“哦。”姜黎应了一声,在纸上记下了一个符号,又补了一句,“那设计暗器的时候,得考虑从左边攻击,命中率能提高一成。”
“……”
三个哥哥面面相觑,背脊莫名升起一股凉意。
他们忽然觉得,外面那些人的嘲讽,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第二天,姜黎看着桌上的炭笔,蹙了蹙眉。
“太粗了,画不精细。”她随口抱怨了一句。
第二天早上,当她再坐到桌前时,桌上赫然摆着一个精巧的黄铜管。
姜大锤粗糙的大手上,托着几根细如发丝的炭芯,瓮声瓮气地说:“按一下屁股,芯就出来了。用完了,爹再给你削。”
哥哥们也没闲着。
姜黎给了他们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三根互相嵌套、刻满细密刻度的木条。
“照着这个做,刻度要绝对精准。”
他们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鬼东西,但二话不说,立刻动手。大哥负责挑选最稳定、不开裂的百年梨花木,二哥负责将其刨得比镜面还光滑,三哥则用他最稳的手,拿着刻刀,一笔一划地复刻着那些天书般的刻度。
曾经打铁的“当当”声,变成了精细打磨的“沙沙”声。
整个姜家铁铺,仿佛变成了一个高效而精密的研发中心,而姜黎,就是唯一的总工程师。
县试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一天,整个京城仿佛都醒得特别早。
考场门口,人山人海,比过年还热闹。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不是为了看自家子弟,而是为了看那个传说中的“姜家笑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