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贾参军拨雾解疑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祖君彦提笔凝神,等待他的令旨。

    李密口授说道:“传檄李公逸、周文举、綦公顺等:尔等受李善道蛊惑,一时失足,情有可原。若能幡然悔悟,弃暗投明,拨乱反正,重归王化,则前愆旧罪,一概不究!仍授尔等原职,若执迷不悟,甘为叛逆爪牙,天兵一至,雷霆万钧,尽诛不赦!勿谓言之不预!

    “传檄孟海公、徐圆朗、赵佗、魏六儿、李德谦、张迁、黑社、白社等山东诸州总管:嘉尔等深明大义,恪守本分,未附逆贼。今令尔等,悉听郑颋节制,整饬兵马,共讨不臣!凡有截李善道粮道、扰其后路或阵前立功者,不吝裂土封侯之厚赏。功过荣辱,在此一举!”

    两道檄文,一刚一柔,一打一拉,威逼利诱,分化瓦解,尽显手段。

    祖君彦奋笔疾书,两道檄文顷刻立就,便付干吏,先期送递山东诸郡。

    “公等各还本署、本营,依令行事罢!”

    孟让、裴仁基等见他犹豫过后,决断重如神明,无不肃然,齐声领命:“谨遵明公钧旨!”

    众臣鱼贯退出大帐,脚步声、甲叶碰撞声,如急流般散去,偌大的帅帐骤然变得空寂。

    帐中只剩下了李密、房彦藻、祖君彦三人。

    李密从案后转出,踱至帐门,负手而立。

    帐幕卷着,清冷的空气涌入。

    他抬起头,望向天穹。

    流云舒卷,变幻莫测。暮色四合,将远方的轮廓渲染得一片苍茫。

    他步出帐外,越过帐外连绵起伏的营帐,投向了西南方,洛阳城的雄浑轮廓在暮霭中若隐若现。不久前,他做出了降隋的决定,名义上归附了洛阳的隋室小朝廷。

    归降后,他并未入城,只遣了元帅府记室参军李俭、上开府徐师誉作为代表入朝觐见。回报的消息是:杨侗亲自接见,言辞温煦,嘉勉有加,授李俭为司农卿,徐师誉为尚书右丞,并赐金帛若干。杨侗最核心的旨意是,“其用兵机略,一禀魏公节度。”杨侗身为主君,却不呼其名,尊称他为“魏公”,礼遇之隆,似乎无可挑剔。然而,李密心中雪亮,如同明镜高悬。

    这一切只是权宜之计,双方暂时的互相利用罢了!

    深宫之中年少无主的杨侗,辅政的元文都、卢楚等臣,会有几人真心信他?正如他,也压根不可能真的就屈膝臣服。彼此心照不宣,各怀鬼胎。杨侗表面的礼遇,难掩互相深层的猜忌。

    而更让他心力交瘁、寝食不安的是,“降隋”此举本身,既在他意料中,又出乎他的意料,使他陷入进退维谷之境。在他意料中,是他料到了他之此举,必会在其军中引发剧震;出乎意料的是,则是他没有料到,引发的剧震会这么强烈!将士们的不解,私下的怨言,隋军降将与义军出身的将领之间,本就存在,因此而越是加深的隔阂,所有这些,都沉沉压在心头!

    是的,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场辉煌的、无可争议的大胜。

    来重新凝聚已然涣散的人心,来证明自己“降隋”这个看似昏聩的举措,是何等的深谋远虑,更要向洛阳城里的这些人证明,——他李密,依旧是能左右天下大势的魏公!

    目光,不由自主地、带着沉重的份量,顾向了东北方。

    是山东的方向,是李善道野心勃勃,意图染指之地,是与李善道间的战火即将燃起之处!

    一股强烈的、复杂的情绪,漫过他的心头,有忌惮、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tianming0congdayeshierniankaishi/read/97/67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