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既明利弊可议战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可不虑。如按李公此策行之,短日内恐是难以歼灭宇文化及部,则在此期间,黎阳城能不能守得住?我军应作些什么,才能保证黎阳坚守?又万一决战之前,黎阳失陷,何以应对?此二不可不虑。”

    李善道点了点头,说道:“公此老成之论,这两点,确是须虑。”问窦建德,“窦公何见?”

    窦建德这才出声,躬着身子,行着礼,恭恭敬敬地说道:“李公此策,确乎良策。宇文化及因为缺粮,既已攻入黎阳郡,围城黎阳,且数次击退赵、李、王诸公之援军,臣愚料之,其部将士现必正都提着劲,渴盼能够将黎阳攻下,以补足粮秣,然后好还关中。这种情况下,我军确不宜急於与他决战。先疲一疲他、乱一乱他的军心,其后再寻机决战,自是正理。

    “——李公建议,决战的时候,宜当‘待时机成熟,择地设伏,诱其来攻’,臣愚见,李公的此议提得也非常好。宇文化及众十余万,我军若在黎阳城下与他决战,敌众我寡,形势不利,故我军确乎宜当发挥我军熟悉地形的优势,择地设伏,诱敌深入,方能以少胜多。”

    李善道问道:“屈突公提出的两虑,窦公,你怎么看?”

    “敢回大王的话,臣愚以为,屈突公之此两虑,切中要害之言。黎阳能否坚守到决战之日、当决战之时宇文化及会否拼死一搏,这两者,的确是都须当考虑。”

    李善道问他,说到:“窦公,你可有解此两虑之法?”

    窦建德犹豫了下,说道:“敢回大王的话,第二虑好解决,临战之时,不掉以轻心,做足准备即可。第一虑,臣愚钝,想不来好的解决办法,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办法,一个遣精兵强将,试着能不能突破宇文化及部的围困,援入黎阳城中;一个传令黎阳城中,命务必坚守。”

    “屈突公,窦公的解公之此两虑的办法,公以为何如?或者,公另有别策?”

    屈突通也没有别的好办法,答道:“大王,臣与窦公意同,所想到的解决办法亦不过如是。”

    “药师,你有何高见?”

    李靖回身,向立在身后的王君廓微微行了个礼,表示尊重,之后转正身形,答道:“大王,臣愚见,屈突公之此两虑,诚如大王所指,确是老成正论,皆的确是不可不虑之处。而第二虑之解决办法,如窦公所言,是好办一些,临战时切勿轻敌便可;至於第一虑的解决办法,臣愚以为,王将军适才的进言,‘择一上将,统率精卒,直取黎阳南面’,此策可用之也。”

    “药师,你的意思便是窦公说的,‘遣精兵强将,援入黎阳城中’?”

    李靖答道:“敢回大王的问话,臣意与窦公之意稍有不同。如果能突破宇文化及在城外的防线,援入城中,自然最好;而即使不能突破其防线,援兵进入城中,臣愚见,只要我援兵能够打赢一仗,让黎阳城中的守军望到,这对守军的士气必就会有极大之提振,对宇文化及部的士气则会有不小的打击。这样,敌我士气此涨彼消,城内多坚守一段时日,就不在话下了。”

    窦建德说的是“援入城中”,李靖改成了“只要打赢一仗”就可以。

    两者的出发点看似相同,都是得派援兵,试着增援城中,但实际上两人的意思却有本质差别。

    窦建德的建议,有点不切实际,数万宇文化及部的兵马围在黎阳城外,得派多少精兵,才有足够的把握杀透其重围,援入城中?实行起来,难度很大。

    相较之,李靖的建议就更为务实。与其将入城设为目标,不如将打赢一场仗设为目标。只要能击溃敌一部,敌人的士气就会受到打击,而且这一仗打赢以后,还会能使围攻黎阳之敌分心,——他们接下来肯定担心,汉军的援兵会不会再攻他们?反过来,城中的守军看到援兵获胜,斗志必然大增,坚守的决心也就会更加坚定,则即便未能入城,亦能有助於城中坚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tianming0congdayeshierniankaishi/read/97/66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