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女儿说的这个“山沟沟”到底能不能开个杂货铺养活一家人。
一路上,随着牛车越来越靠近桃源村,方怡一家的心态也在悄然变化。
起初,他们只觉得谢大虎这人踏实肯干,人品不错,只要他肯明媒正娶,女儿有个依靠就行。
可当牛车驶入村口,看到那平整的砖石村道、道路两旁新栽的桃树苗、繁忙的牛马车站,以及几乎家家户户的青砖瓦房,还有远处冒着袅袅轻烟的砖瓦厂和木炭石灰厂时,他们的眼睛就越瞪越大。
脸上的表情已经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方怡偷偷看着谢大虎指挥牛车前进的侧影,心里甜丝丝的,感觉自己似乎是……捡到宝了?
到了学堂门口,谢大虎帮忙把两个沉甸甸的担子卸下来,刚把装着笔墨纸砚、日用杂货的担子放下,还没等他吆喝,就被眼尖的村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虎兄弟!你可真是及时雨啊!”
“正愁没空去县里给娃买笔墨呢!你这儿就有了!”
“就是就是!大虎哥,你这东西全不全?给我家小子来两支小楷笔,一刀竹纸!”
“大虎,这是……?哎呀,真是俊俏!你们这是……”
有相熟的婶子已经开始笑眯眯地打量方怡了,但是一时间也不好意思大嗓门的问这是不是你相好的姑娘,那样确实有些太直白了些。
谢大虎黝黑的脸上有点泛红,一边手脚麻利地帮乡亲拿东西,一边憨厚地介绍:
“对,这是方怡,她家在县里开杂货铺的。以后……以后说不定就在咱村开了。”
方怡也落落大方,一边找零,一边笑着回应乡亲们的问话,对各类笔墨的价钱、纸张的特性如数家珍,显得十分专业。
“方姑娘,你这松烟墨怎么卖?”
“大叔,这个一百文一条,给孩子用最合适,墨色黑,胶轻不伤笔。”
“给我家闺女来两个习字本!”
“好嘞婶子,习字本五十文一本,一共一百文,您拿好!”
另一边,方怡的爹方迅站在旁边,看着女儿和未来女婿配合默契地做生意,周围乡亲们热情友善,言语间对谢大虎满是信任和亲近,他那颗悬着的心彻底放回了肚子里,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谢里正得了消息,赶忙从学堂里热闹的招生氛围里抽身出来寒暄,两个老父亲站到一处。
“亲家,”
谢里正乐呵呵地开口。
“你看这俩孩子,多般配!我看呐,等过完重阳节,我们村办完了‘十全十美宴’的时候,选个好日子,就把他们两人的好事办了吧?”
方迅此刻是求之不得,连连点头:
“好好好!全听亲家安排!这桃源村,真是个好地方啊!孩子们在这儿,我们放心!”
更让村民们意外惊喜的是,谢大虎这次弄回来的,不止有笔墨纸砚,还有别的。
方怡是个心思细腻、洞察力强的人,来之前仔细向谢大虎打听过桃源村的情况。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