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右仆射。
刚开始的时候,董昌为政还挺廉正公平,百姓安居乐业,可以算是武夫中的一股清流。
而那时还是中和年间的时候,天下藩镇对朝廷的供奉,断断续续的,甚至还有很多一分钱都不给的,比如河朔三镇。
只有董昌坚持向朝廷大量进贡珍宝,而且每次派遣五百士卒押送,如有差错,全体处死。
如此忠心耿耿的节度使,怎么能不得朝廷欢心呢,特别是和北方各藩镇一比,那董昌就是忠臣的代名词。
因此朝廷对董昌特别厚待,先后加封董昌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爵镇海郡王。
董昌看完朝廷诏书后,赏使者每字一匹绢,或许是志得意满,又或许是高骈修道的举动给了董昌灵感。
于是,董昌在越州会稽城中,为自己设立生祠,用香木雕刻自己的像,穿着冕服,又做妻妾塑像在旁边侍候,乐师每日在神像前鼓吹,还有军兵排列左右。
同时,董昌又安排属吏,每日安排百姓,入生祠祭拜,董昌还神秘兮兮的说道:“只要有人来祭供酒菜,我就会感应而醉。”
这些武夫,对百姓的好,只是临时起意,时间一久,失去制约的情况下,那心中的暴虐便不可避免的显露出来。
董昌治政,愈发严酷,稍有小错,笞刑往往达到百千下,硬是活活鞭死,若是罪行稍微严重点,那都是诛杀满门的。
而且,董昌一个军头,正事不干,还喜欢学人断案,想当县老爷就算了,对于案情,居然是和原被告进行赌博,输的就死,赢的就是无罪。
或是有小过错就杀全家,会稽城中的刑场,那是时不时就要工作一下,武夫治政的结果,那是连秋后问斩都不用,心血来潮,想什么时候杀就什么时候杀。
同时,董昌为了收拢军心,别出心裁想了一招,设立了一支感恩都的军队,声言只要愿意效忠自己,只要在手臂上刻上“感恩都”三个字,他就厚养恩待军卒。
因为如今的大唐,更加的混乱,两个朝廷并立的局面,董昌敏锐的察觉到,这是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于是,在文德二年,六月初时,董昌分别派了两波信使,一路去长安,一路去西川,董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哪个朝廷封他为越王,他就认哪个朝廷是正统。
而此时,实力最为强劲的陈从进也才只是个郡王,更不用说占据长安的李克用,雄据中原的朱温全都是郡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