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哥,高精尖的东西还是把握大局的好,我怕我定了再出问题。”
“行,那我就给框框,以后遇到了也可以这么谈。”
“你说。”
“那就是看对方的规模和团队,如果对方的规模不小,团队完善,你又不能全挖过来,那就投;但是现在四十五所这样的我们的原则是收,因为投入的回报肯定会小于收回来。”
“那如果对方不同意呢。”
“那就等等,搞不好价格还要低,当然我说的这些仅限于十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超过就无效了。”
“哦,为什么?”
“国内的发展趋势,会促使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到时候国家就不缺钱了,你觉得这种项目国家会放出来?”
“明白了,那我去给黄主管他们一个回复,我估计这个项目要跑的地方不是一个。”
“这个他们看着办,如果能有个配套的厂子更好。”
“知道了。”
三天后,黄令仪团队再次来到四十五所。
这次出面接待的是一位姓王的副所长,态度比上次热情了不少。
“黄研究员,欢迎欢迎!”王副所长跟黄令仪握了一下手,“经过我们所里慎重研究,并报请上级同意,我们原则上同意转让这个项目。不过.”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所里一些老同志对项目很有感情,觉得直接卖掉太可惜了。大家讨论后,更倾向于由贵集团投入研发资金,我们出技术和人员,合作推进。这样既能盘活项目,也能为国家保留这支技术力量。”
黄令仪和团队的评估师、法务交换了一个眼神,果然出现了预料中的情况。
“王所长,我们理解所里同志们的感情。但黄河集团作为企业,投资需要考量回报和效率。目前这个项目的基础,按照市场评估,独立重启并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投入将是个天文数字,而且周期会非常长。我们最初的方案,是基于项目现状的一次性买断,这能最快速度让技术获得新生。”
评估师也补充道:“王所长,五十万美刀的评估价,是充分考虑了项目的历史投入和现有资料、设备的残值。如果转为长期合作投资,我们需要重新评估风险与收益,投资规模和方式都会不同,可能远不如一次性转让对贵所眼下改善财务状况有利。”
王副所长沉吟片刻,说道:“黄研究员,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但所里也有难处,毕竟这是国家立项的项目,直接卖断,怕将来有闲话。你看这样行不行,合作开发,我们可以接受技术共享,甚至你们占大头。”
谈判陷入了僵局,黄令仪按照何雨鑫的指示,没有松口,坚持买断方案。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又进行了两轮接触。
四十五所方面试图争取合作,但黄河团队寸步不让,只是将买断价格略微提升到了五十五万美刀。
眼看谈判就要破裂,王副所长终于接到了上级更为明确的指示。
考虑到所里严峻的经费形势,以及项目重启确实需要巨额持续投入,最终决定接受买断方案。
但在最终签约前,王副所长又提出一个要求:“黄研究员,项目可以卖,但那些资料是我们老一代科研人员的心血。价格就按你们说的五十五万,我们没意见,但那些资料可不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