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业前一天,就不能用火爆来形容了,要不是何雨鑫提前准备了不少人维持秩序,门都能挤掉了。
这个是不要票的商店啊,也不用外汇劵。
开业当天,除了计算机和门外停着的汽车,店里陈列着各式家电,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全都被清空。
何雨鑫和李成儒都傻眼了,这是不要钱么?
没买到的顾客哪里肯干,都要交订金买下一批货。
没办法,李成儒负责带和店员收订金登记、开票。
何雨鑫开始忙着补货。
“喂,茂哥,上次的货照数量翻倍再来一批。”
“孟厂子,彩电再给我调一批货。”
“周厂长,摩托车还有没有”
开业第二天,店面里面除了人,还是人,没货了,就这样还是人头攒动。
第二批货到货跟第一批一样,不过前来买货的客户可就有点差别了,各地口音的都有,甚至有人一次要买一百台彩电。
何雨鑫以为是二道贩子,结果人家拿出了工作证和介绍信,何雨鑫还是没答应他,最后只答应卖给他十台,这年头拿这些东西的太多了,有关系就能拿到。
店里也多了一条规定,各人限购两台。
所谓有政策就有对策,架不住人家去找人啊。
而另外的问题也来了,百货大楼的卖不出去了,人家跟上级领导反映。
何雨鑫接到市商业局约谈电话时,正在仓库清点刚到货的录像机。
他放下单据,对李成儒笑了笑:“该来的总会来。”
会议室里气氛严肃。
商业局的同志开门见山:“何总,你们商城开业以来,销售情况很好。但群众反映,你们不限量销售紧俏商品,对国营主渠道冲击很大啊。”
何雨鑫将早就备好的材料推过去:“这是我们的进货凭证和销售台账。所有商品都通过正规渠道采购,依法纳税。现在国家鼓励搞活经济,我们也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经营。”
对方翻看着票据,语气缓和了些:“道理是这样。但百货大楼现在积压严重,完不成销售指标,职工奖金都受影响。你们是否可以考虑适当控制销量?或者供货给百货大楼这些单位。”
“给他们供货可以,问题是老百姓没票啊,他们还是卖不出去,除非你们能解决票的问题。另外消费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价格上如果存在差异你们不会再来找我们吧?”
“这个.我们回去要研究研究。”
“那我们还能正常营业么?”
“可以,你们又没有违规。”
“那行,你们那边有结果了可以派人来联系我们,当然货没那么快到,我们自己的店面还要销售。”
“这个我们清楚。”
“那以后有什么问题欢迎指正,我们随时沟通。”何雨鑫起身伸出手与来的人分别握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