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
“师父,有些话我今天只在您跟前说说,说出口之后,我可不认。”
“国家和私人,哪个大?”
“现在是新社会,工农兄弟翻身当家做主人了。”
“说句对栾掌柜不敬的话,栾掌柜和他背后的姚家,跟咱们不是一个阶层的。”
“站在个人角度,您觉得是当资本家的工人,还是当国家的工人好?”
“……”
将心换心,李红兵也真心把郭友忠当成长辈,但有些话,只能言尽于此。
历史上。
丰泽园的公私合营,显然是极为成功的一个案例,并没有出现大的人员变动。
现在是1952年,丰泽园作为上面选定全面推行公私合营的首个试点,必然备受关注和重视。
东兴楼的掌柜以为这是个机会,想要借机把郭友忠重新挖回去,但如果郭友忠带头跳槽,破坏了公私合营的进行和进度,肯定会引起不满。
郭友忠作为名厨,这些年赚的钱不说天文数字,也积攒了颇丰的身家,再加上已经进入了知天命的年纪,接下来几年少拿一点工资,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重要的是,公私合营是历史必然,谁也撼动不了。
对郭友忠来说,接下来不用多做什么。
只需要顺其自然,结果利大于弊。
还能混一个退休让国家养老的名额。
“我懂你意思了。”
沉思许久,郭友忠再次看向李红兵的时候,神色中多了几分凝重。
其实跳槽与否,郭友忠的心里早有决断。
真正让他感到迷茫的,是看不清自己和丰泽园的未来。
郭友忠是一个重情义的人。
这些年在丰泽园,栾学堂对他不薄。
至于东兴楼的前东家,对他也不算差,当初之所以会离开,其实很大程度,也是为了给梁大民这个大徒弟腾位子。
当时梁大民的本事已经够了,但资历太浅。
自己这个师父不走,他很难有自己独当一面的机会,也成不了今日东兴楼的台柱子。
他们年轻这一辈中,梁大民算是熬出头了。
“师父,我也就一说,您随便那么一听,不用太在意。”
发现自己说的,好像让郭友忠变得心情有些沉重了,李红兵连忙说道。
“不用谦虚!”
看李红兵这样紧张,有了些少年人该有的样子,郭友忠不由笑了笑,颇为欣慰的说道:“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像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别说是上私塾读书,能认一些字,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读书才能有见识,才能看穿事情的本质,你这么机灵聪慧,跟着我学手艺,当一个给人做饭的厨子,没能继续上学读书,有些可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