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主厨
第二天清晨,何雨柱忙着熬制棒子面糊糊,蒸了一屉窝头,叫醒雨水让她吃完早饭后,便急急忙忙地赶去上班了。
轧钢厂的小食堂并不提供早餐服务,于是上午的工作内容就是洗菜、切菜、准备食材。这些活儿一般由帮工和学徒们完成,而何雨柱与另一位主厨老杨的任务则是揉面团制作馒头和窝头,以及烹制大锅菜。
何雨柱先是给自己泡了一大杯茶。厨房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经过高温烹饪,热气无法散去,灶台周边的温度夏季可高达70度,冬季也有50度之高。厨师们仿佛身处“蒸笼”之中工作,汗水一次次湿透衣物,却又会被炉火烘干,只能依靠大量饮水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因此,何雨柱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大茶缸为自己泡一杯满满的茶水,然后再与杨师傅带领几位帮厨开始揉面团制作馒头和窝头。
杨师傅作为代理班长,已有四十多岁,是从部队炊事班退役归来的。他的厨艺并无师承,擅长烹制大锅菜,家常菜也还能对付,但如果是做接待酒席这样的高档菜肴就不够格了。
尽管之前何雨柱被调到二食堂可能是因为杨师傅的原因,但何雨柱并没有因此对杨师傅有任何埋怨情绪。首先,那时李洋还没穿越过来,何雨柱没能亲身经历那种感受;其次,在他前世的职业生涯中,这样的调动是非常普遍的管理手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里的生活,何雨柱每次炒菜都允许杨师傅站在旁边观看学习,至于能够学到多少就得看杨师傅自己的领悟能力了。
也因此,虽然杨师傅比何雨柱年长二十岁,但他对何雨柱仍保持着尊敬的态度。毕竟在这个时代,手艺人们都非常看重师徒传承和行业的规矩。
等到馒头窝头开始蒸制,就要着手准备烧大锅菜了。这时,林主任走了进来,喊道:“傻柱,中午厂里有领导要接待,你去看看小库房里的食材,列个菜单,让杨师傅他们来做。”
何雨柱应了一声:“好的。”
接着他对杨师傅说:“那杨师傅这边就劳烦您了。”
随林主任来到小库房,何雨柱查看了一下里面的食材,根据情况列出了一个菜单。考虑到来访的是部里的领导,所以他决定以鲁菜为主。
到了中午,小食堂的包间里,杨厂长热情地招待着前来参观考察的部里领导和兄弟单位的领导们,并说道:“各位尝尝我们厂厨师的手艺。”
他先是夹了一块水晶肘子给领队的黄司长。那香气扑鼻、色泽诱人的菜肴令大家都吞了吞口水。
黄司长是个资深美食家,平日里特别爱品尝美食,客气了几句后便将肘子放入口中细嚼。嚼了一会儿,他的眼睛顿时一亮:“嗯,真好吃!肥瘦相宜,鲜香可口,真是绝了!”
他又尝了一口三不沾,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这个也很好,味道鲜美,比起广和居的大厨做的也不逊色啊!老杨,你们这个厨师可不简单哪!”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拿起筷子品尝,一边客套几句,一边大快朵颐。不久之后,餐桌上的菜肴几乎就被吃得一干二净。
此时,大家才有空闲举杯敬酒。杨厂长赶忙让林主任通知厨房再加几道菜。
黄司长一听,立刻放下酒杯说:“你们先喝,我一会儿再喝酒,省得喝醉了舌头麻木,尝不出这美食的味道。”
众人听罢也都放下了酒杯,满怀期待。
此刻,何雨柱的鲁菜烹饪技艺已经接近九级水平,放眼当今社会,只有极少数顶尖的鲁菜大师能超过他。所以,身为美食行家的黄司长一尝之下就知道这位做饭师傅的厨艺非凡,可谓是出类拔萃。他自然不愿错过这个品尝佳肴的机会。
等到又添的几道菜都被品尝完毕后,黄司长才满心欢喜地举杯与众宾客相互敬酒。喝了几杯之后,他借着微醺的酒劲儿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杨厂长说:“你们厂食堂留着这么一位师傅,简直是埋没了人才啊。他的厨艺都快赶上国宴大厨了,我看不如把他调到部里的招待所去吧,这样更能发挥他的专长。”
杨厂长赶忙说:“领导,您可别这么搞啊,我们厂子也是在您的直接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我们也都是您的手下,怎么能从自己人这里挖墙脚呢。最近我们厂正在扩建,时常需要请您来厂里指导工作,也需要邀请兄弟单位来支持我们,虽然我们别的没有什么好招待的,但总得请大家吃顿丰盛的吧。而且您要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一个电话我就带着厨师过去给您做饭。”
午饭吃得大家都很高兴,唯有几个帮忙打扫厨房的厨师一边收拾空荡荡的盘子一边抱怨:“这些领导也太能吃了,连我们的洗盘子工作都要抢。”
下午,杨厂长送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代表,便亲自来到了食堂,并让林主任把何雨柱找来,他对何雨柱说:“小何啊,你的厨艺已经超过你爸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