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羡慕的禽兽 (2/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一 ↓

会是因为有什么事情想请你帮忙吧?”三大娘疑惑地问。

阎埠贵不在意地回答:“他还能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呢?人家现在可是个文化人了,这就是他对长辈的尊敬。”

然后他转向四个孩子叮嘱:“你们也要好好念书,真要是能读好书,将来什么都会有,光馋这一口肉有什么出息?如果不是你们这几个孩子拖累,我能专心写东西,别说天天吃肉了,就是山珍海味也不是问题。”

实际上,阎埠贵也曾详细了解过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稿费情况,得知每千字能获得四到十五元的报酬后,这个一贯精打细算的老抠心痒难耐。最近这段时间,他就一直在努力写作投稿,可惜一直杳无音讯,偶尔收到一封回信也只是“感谢惠赐”。

实话讲,在那个时代,对于文人作家确实相当友好。当时的稿酬标准是:原创稿件每千字四元、六元、八元、十元、十二元、十五元不等;翻译稿件则是每千字三元、四元、五元、六元、八元、十元不等。

一部长篇小说就能拿到几千元的稿费,像老舍、丁玲、刘绍棠这样的知名作家,都算是那时候的“高薪一族”,令人羡慕嫉妒。

比如老舍、张恨水、艾青、吴祖光等文化名流,在五十年代初期就用稿费在京城购置了自己的四合院(价值大约一万多新人民币)。

赵树理作为从解放区来的“乡下佬”作家,到了京城后用一万多元稿费买下了一座宽敞的四合院。后来见到全国文联办公用房紧缺,就把大院子交给公用,换了一个小院;再后来离开京城到山西工作,索性连小院子也无条件交给公家使用。

在上海的巴金等作家,也是完全依靠或者主要依赖自己的稿费收入解决了日常生活的一切费用。

阎家的四个孩子见有肉吃,也没听清楚阎埠贵刚才说什么,一边吸着口水一边糊里糊涂地点点头。

当何雨水扶着聋老太太过来的时候,何雨柱已经在蒸馒头,并开始炒菜,一道红烧肉的香气弥漫整个院子。

那个时候还没有抽油烟机之类的设备,炒菜时都得敞开门窗,邻里们闻着这诱人的香气,就着窝头吸溜着口水咽下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

四合院:重生50,上交亿万吨粮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siheyuan0chongsheng500shangjiaoyiwandunliang/read/79/35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