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般高水平的厨师乃至有进取心的厨师往往不愿前往厂矿食堂任职,因为在这样的食堂缺少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厨师评级依据的是个人在小灶炒菜的水平,而非大锅菜水平。食堂每天顶多接待一两桌客人,根本无法得到充分锻炼。
就像何大清传授给儿子何雨柱的谭家菜,讲究的是“精通高汤慢炖海洋八珍”的技艺。但在内地的厂矿食堂,又有多少机会能用上海洋八珍进行烹饪呢?因此在原剧中何雨柱如此张扬,可谓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如今何雨柱的厨艺已经达到了二级水平,几乎快要逼近一级了。这让林大中怎么可能轻易放人?就连领导也不乐意让他走啊。平日里大家都是想尽办法巴结讨好他,就怕他跳槽到别的单位,至于宣传科想要挖他的墙脚那就更别想了,肯定是没啥好脸色看。
厂子里的广播一响,宣传栏上贴出的报纸一露面,四合院里的街坊邻居们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都说何雨柱现在是个文化人了,写的文章都能登上报纸,并且听说他还成了报社的记者呢。
那时候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很多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能把文章变成铅字发表在报纸上,大家都觉得这个人非常了不起,跟何雨柱说话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多了几分敬意,从此再也没人喊他“傻柱”,都尊称他为何师傅。
趁着自己上了厂报头版的热度,何雨柱赶紧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他心里清楚以后总归要换个职业发展的,想到有些岗位只有党员才能胜任,于是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周日早上,何雨柱早早起床做起早饭,特意多蒸了一些馒头,喊醒何雨水吃过早饭之后,又从馒头中间掰开,夹进昨天剩的红烧肉,做成了肉夹馍。然后他灌满一壶热水装进军用水壶,还找了一件旧棉衣绑在自行车后座当作垫子。
一切准备妥当,何雨柱带上相机,骑着自行车载着聋老太太,何雨水穿上了她的新衣服,易忠海夫妇俩也都换上了自己最好的行头,一行人一同前往天安门拍照。
抵达天安门后,何雨柱先给聋老太太、易忠海、一位大妈以及小雨水单独拍照留念,又找到旁边的一位带相机的游客,请人家帮忙拍摄了一张合影。
那个时候还没有升国旗仪式,也不是每天都升起国旗,只有在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重要的节日,或是国家召开重要会议、举行重大外事活动时,才会由负责天安门城楼电力供应的工人师傅负责升起国旗。
人民英雄纪念碑半年前刚刚破土动工,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竣工。许多市民会在周末来这里参加义务劳动,帮忙搬运砖块、挑运泥土。何雨柱除了给家人朋友拍照,还专门捕捉那些未来可能再也看不到的画面,为此他还特地带足了五个胶卷。
离开天安门广场后,他又花掉了五毛钱,带着大家一起进了故宫游览,那时的故宫门票只要一分钱一张。聋老太太和那位大妈都非常激动,没想到自己居然有机会走进皇宫里面参观。
当时故宫还有很多地方尚未修复,游客基本只能沿着中轴线游览,两侧能看到的也只有慈宁宫和宁寿宫的大殿。但他们还是有幸参观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和皇上的龙椅。
他们在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乾清宫等地拍了很多照片,到了中午便拿出随身携带的开水配着自家做的肉夹馍简单解决了午饭。
聋老太太身体虚弱,尽管有何雨柱背着她在故宫里四处转悠,仍然感到疲惫不堪。尽管还有很多地方没来得及参观,但到了下午三点多钟,他们还是决定回家。
回到家中,何雨柱便对雨水说:“你今天在外面玩了一整天,回头写一篇游记作文吧。另外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你列个单子出来,晚上我来给你讲解。”
晚上,何雨柱给妹妹何雨水解答了她提出的一些学习疑问,接着又引导她预习接下来的课文内容,打算在五月之前把三年级剩下的所有课程提前完成,之后的时间里再把一、二、三年级的知识复习一遍,以巩固基础知识。
等到雨水回房间睡觉后,何雨柱便翻出一个已经涂抹过红漆的灯泡安装好,并拉上了窗帘。首先处理起胶卷,冲洗完毕后,按照人数将照片冲洗出来。对于大爷一家人,他们只计算了一张全家福。
他又精心挑选出聋老太太的个人照,易忠海夫妇的合影,小雨水的个人照以及大家庭的合影底片,各自裁剪下一部分,预备第二天送到照相馆放大。由于他自己没有放大设备,若要放大照片,只能去照相馆办理。
第二天,聋老太太和大爷他们都拿到了照片,都非常开心,纷纷表示要做个大相框装起来挂在墙上。
何雨柱对他们建议:“以后每逢过年过节我们多拍些照片,买个大相册来收藏。等将来我和雨水有了孩子,就可以让他们看看老太太和大妈年轻时的模样。”
大妈拍了拍何雨柱说:“哪里还有什么年轻时候,别乱花钱,这一张照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