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购置自行车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一 ↓

正巧何雨柱需要一些箱子来装东西并存入空间戒指,便问店员:“同志,这三个箱子打算怎么卖呀?”

“这官皮箱十块钱,那一对大木箱七块钱。”

“好的,我都收了,先放一边吧,我还想再看看别的。”

何雨柱再次掏出16块钱购买了一个老红木五斗橱。像这种老家具,在未来可是价值连城的存在。在何雨柱前世也曾想过附庸风雅,置办一套红木仿古家具,但真正品质出众的红木家具动辄几千万,那时候即便他身处帝都,身为高级白领也难以企及。如今既然有机会入手,他自然不愿错过。

不过此刻何雨柱并不着急,在66年以前要凑齐一套完整的老红木家具并非不可能,只是想要同一时期成套的家具还需要多费些周折。真正的成套家具,并非指那些拼凑起来的家具,比如明桌清凳,黄花梨床搭配紫檀柜,讲究的是全套传承下来的那种家具。一般来说,最好能弄到明代流传下来的整体套装家具。对此,何雨柱有信心在风云变幻的十年之内至少能集齐一套。

如果碰到了由珍贵材料制成的老式家具,他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归己有。

何雨柱又走到另一片区域去看自行车,那里有几个排列整齐的自行车停放在空地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进口车型。边上聚集了许多人正在俯身仔细检查,其中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围绕着一辆车。

何雨柱走近一看,原来大家围观的是一辆来自英国的28寸凤头自行车,估摸着应该是哪个公子哥儿的,配有德国博世前大灯,邮政虎头铃,镀铬的后衣架,以及米勒后尾灯,这配置可以说是自行车中的顶级版本了!

何雨柱蹲下身子仔细端详,发现这辆车保存得非常完好,至少有八九成新,只是可惜没有皇冠标志的加持,否则其收藏价值将更高。

他向营业员询问价格:“同志,这辆车多少钱卖呢?”

“这辆车连带着工具包和打气筒一共需要165元。”

何雨柱略作犹豫,最终还是决定买下了它。毕竟在即将到来的凭票供应时代,有些能买的东西还是尽量早点入手为妙。

委托商行门口常年会有三轮车和大板车在那里等待揽客。何雨柱招呼了一个三轮车夫,谈妥付给他二毛钱运费,随后便与车夫一起将五斗柜和三个箱子搬上了三轮车。

见到哥哥购买了自行车,何雨水兴奋不已,抱着座钟坐上了自行车后座,坚持让何雨柱骑车载她回家。就这样,何雨柱载着妹妹跟随着三轮车回到了四合院。

刚进四合院,就被三大爷阎埠贵发现了:“嘿,傻柱你也买自行车啦?”

“嗯,买的是二手车,有时候帮人家做事,地方离得远,走路过去确实不太方便。”何雨柱边回应阎埠贵,边推着自行车进了四合院。

“唉,还是有个手艺好哇,既能吃饭又能赚钱。什么时候让我借用一下你的车练练手?我也打算买辆自行车,先借你的练练行不行?”阎埠贵说着酸溜溜的话,厚着脸皮想要借车。

何雨柱笑了笑,没再理睬他,径直走向了中院。

将自行车停在门口后,何雨柱和三轮车夫合力将五斗柜和箱子搬进了屋内,五斗柜放在何雨水的房间里供她放置衣物,三个箱子则全部搬进了自己的房间。

此时,家门口已围满了人,他们都是来看自行车的。何雨水双手扶着自行车,昂起小脸蛋,露出一副骄傲的小神情——毕竟这可是院子里的第一辆自行车。

要知道,在1948年的帝都,自行车就已经多达176,970辆,而在同年,帝都的常住人口只有约209万人,按照每户四口人的标准计算,平均每三户人家就能拥有一辆自行车。但实际上,许多富裕家庭拥有不止一辆自行车,而且还有很多自行车属于单位所有,例如邮局、公安局等。

因此,即便帝都自行车的保有量不算少,在街头巷尾也并不少见,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自行车依然是较为稀缺之物。可以这么说,能够买得起自行车的家庭基本上可以算是进入小康社会的家庭了。

在很多以四合院为背景的同人小说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情节:主角购买了一辆自行车,结果大街上的人都投来羡慕嫉妒的目光,并有人揣测这个小伙子肯定有着非同寻常的出身,骑上自行车的样子更是帅得无法形容。然而这些说法大多是虚构的。

实际上,从建国那年到风云变动的十七年间,帝都平均每年都会增加五万辆自行车,就算把外地来的人口也算进去,每年至少也有一到两成人购买了自行车。那么,在后世,每年能有一到两成人买得起兰博基尼吗?

回到故事主线,此刻易中海也在人群中围观,看到何雨柱走出来便带着些责备的语气说道:“柱子啊,这不是吃的也不是穿的,你花这么多钱干嘛?你不是还要存钱娶媳妇吗?”

何雨柱回答说:“这不就是为了常常能及时帮别人忙嘛,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合院:重生50,上交亿万吨粮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siheyuan0chongsheng500shangjiaoyiwandunliang/read/79/35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