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唐,你们还购买了8架尚未交付的CH47D,波音不能接受在未授权的情况下私自进行仿制,否则国会可能会勒令停止交易。”
“我看未必。”
唐文:“CH47是60年代的老东西了,此前国内仿制失败过,但现在20年过去,它对我们的基础工业已不再是麻烦。
我仍然愿意向波音继续购买质量更好更新的CH47,但这和自研双旋翼直升机无关。”
他再次打断了罗恩想要说话的动作,极度厚颜的补了一句:
“一架全新的CH47D价格2500万美元,也就是2.1亿人民币,可我对整个仿制项目的投入不过15亿元,只要再投入一些、最多20亿一定能取得成功。
到时候我们自己生产成本将只有1亿,甚至8000万、5000万元,哪怕性能差一些也完全可接受,盖金没有停止的理由。”
罗恩:“……”
场面一度安静下来,不是这番话太离谱,而是太有可能。
波音、麦道比唐文更懂得国内航空业是什么情况。
当年研制Y10花的钱不比一架747外销价贵多少,直17(仿制CH47)推行不下去更多也是因为资金,毕竟其地位不如Y10这样的客机重要。
而恰好唐文不缺钱,加上20年的技术进步,CH47还真不是什么天堑。
罗恩没办法,只能暗示这将会给盖金带来麻烦,比如影响和麦道的合作之类。
然而唐文并不被威胁,而是直截了当开价:
“不如这样,盖金追加采购30架CH47D,波音免费给予CH47D型授权?”
饶是罗恩见多识广此时也有些茫然,愣了一下后用中文丢下一句“不可理喻”就匆匆离开。
……
1天后,盖金主动释放出重磅炸弹:
【羊城晚报:盖金重工成功制造纵列双旋翼直升机GZ20“红隼”,国产支奴干即将落地】
【前运10设计师常布斯:已攻克大功率涡轴发动机技术难题】
常布斯本来还没有命名,但应需求干脆将其叫做“红隼”,以其能短暂悬停的能力取材。
GZ20是型号:G,盖金;Z,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20吨级直升机。
这一次报纸上提供的照片是GZ20进行100米高度悬停实验,并且为电视台提供了10秒钟的视频。
作为大量退休、下海专家重返老本行的出山之作,参与的研究员一点也不想低调,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过去的失败并非因为无能,在昔日同僚或上司面前争回一口气。
出镜的技术验证机被连夜刷上了白色为主、蓝、绿条纹装饰的涂装,以及大大的“GZ20”“全国产直升机”字样。
这导致新闻播出后最吃惊不是老外,反而是国内的不少研究所。
常布斯至今依然在拿着高薪到处挖人,不过除了退休和被下海的专家外其他人依然因为惯性不愿意冒险,毕竟此时盖金在国内的名声不比巨人集团好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