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公至正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在数日赶了数百里的路程后,车队来到了齐国的关卡。

    这座关卡原本是战国时期齐长城的一处险隘,可在高隋一统天下后,圣武高祖皇帝隳巨关摧险隘,建桥梁修坦途一天下的旨意下,这座多少人过不去的雄关如今被改建成了一座孤零零的关楼。

    李纯风抬起头看了看高耸孤立的关楼,想象着这里曾经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

    望向前方不远处的关门处,几名杂乱无序的齐国士卒拦住了李元索要行书,李元也是连忙将文书拿出,递给了面前的小兵,然后殷勤的客套起来。

    小兵随意扫了一眼后,便将文书扔给了李元,手忙脚乱的接到了文书后,李元嬉皮笑脸的继续凑上去,嘴里道着谢,手里偷偷向小兵手里塞着东西。

    这名叫王虎晟的小兵不动声色的张开手心接了过来,偷偷一敲果然是孔方老爷,随即又热情的向李元介绍了流程与方向后,便抱拳离去了。

    路过临阳关这里的人数也不多,只有几名从云梦郡过来的行人跟几名位传递信息的信使在此接受盘查。

    李家的车队很快就通过了临阳关的搜查,此时脚下的土地已是圣武高祖皇帝在位时,分封四子坐镇边境,拱卫中原的齐王治下临淄郡。

    其余的三子分别是晋、凉、巴三位王爷,也都各有一郡之地。

    在圣武高祖皇帝山崩之后,登基称帝的孝文皇帝也是对自己的四位兄弟颇具仁心,常常召见四王回京谈兄弟之情。

    可高隋自建国三百余年来,已有十余位皇帝仙去,长安与边国难免不了有些生疏。

    长安朝廷上奏建议削藩的奏折几乎每年都有,也都被尚念旧情的诸位先帝搁置了。

    四王之中,齐王是长公子,自幼便是高隋太子,而齐王也明白这个名号的意义,一辈子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上敬父母,下爱百姓。

    在大臣与百姓的心中,对这位近乎完人的太子殿下无不称赞,以尧舜在世来夸赞。

    可是在英明神武的圣武高祖皇帝山崩之后,在太和殿御台之上那鎏金大字牌匾上的遗诏却决断了一切。

    “大公至正”四个大字牌匾后的遗诏只有短短几句话:

    “圣人训,立贤不立长,幼子禅生而知之,心性俱佳,其余兄长辅之。”

    自此,受高祖皇帝痛爱的幼子赵禅登基为帝。

    而当时的太子,再得知自己被封为齐王之后,披麻戴孝痛哭淋漓的接旨,一身孝衣一架马车便出了宣武门,东来齐地,只留下了一句“儿臣不孝,现齐地治下之民正处水深火热之中,父皇视百姓皆为子嗣,儿臣不能不管,只恨不能在父皇灵前尽孝,孩儿在齐愿为父守孝三十年,不孝子孙棣叩拜。”

    ……

    “简简单单的一张纸,决定了一个人,也决定了一个天下啊。”

    李纯风听着李元在路上给自己介绍着齐国的一切时,心里却叹息道。

    “纯风啊,临淄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巨城,口数十万,商业繁盛,物资丰富,这何尝不是圣武高祖皇帝给齐王殿下的补偿呢。”

    “今晚我们便能到了,爹已经在学宫附近租了一处小院子,到了你看看你可喜欢。”

    “爹,我喜不喜欢这不重要,只要爹和娘住的舒适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籍138843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shuji1388439/read/97/1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