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过个二三月,玥哥儿应该也回了丹阳,我那时再让人去见兄长。”
许姨娘白皙的脸上露出了回忆的神色:
“放心,我和兄长幼年的时候,关系是极好的。”
既然好,为什么这些年不联系,李成礼只是心中想想,把疑问压在了心里。
不过听到盐引确切能到手的消息,李成礼喜不自胜,嘴上连连应道:
“都听姨娘的。”
许姨娘想着盐引之利,难得露出了三分得意,含笑白了一眼儿子叮嘱道:
“事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你记住不要嘴上没把门的,胡乱嚷嚷让人晓得了不好,这段日子就不要去外面了,守在家里。”
这是不要让儿子去外面过夜,省的喝醉了酒,或者温香软玉一激,充大爷把事情说了出来。
“儿子明白。”李成礼深以为然,表示自己会歇在家里,正好督促一下孩子们的功课。
“你心里明白就好。”许姨娘就着这个话题,不太经心的提起:
“说起读书,我记得卫氏生的淮哥儿读的不错,老爷还夸过一次。”
“淮哥儿是个有天赋的,人也刻苦。”
李成礼想起这个庶子,带着几分欣喜的道。
许姨娘听见孙子读书有出息,当然高兴,但是小孩子嘛,还不定性,谁知道日后如何,她只是赏了些笔墨纸砚给淮哥儿,随口道:
“玥哥儿做的诗好,让淮哥儿多向他表弟玥哥儿学学,沾一沾文气。”
在许姨娘心里还有些自傲呢。
她娘家侄孙小小年纪就有才名,说明什么,说明她许家就有这个读书的种在。
说不准,淮哥儿喜欢读书,还是沾了她这个许家人的光呢!
李成礼应下了,后去了卫氏处,见了儿子淮哥儿,果真以许玥勉励了一番淮哥儿。
尚且年幼的真男主第一次听见许玥这个名字,印象十分复杂,既有对优秀之人的憧憬和向往,又有别扭的比较之心。
……
一晃就过了八月中秋,冯老爷子借口舍不得许玥,将冯意一行人硬生生从夏初留到了初秋。
实在是留不住了,才松口让人回丹阳。
渡口前,船只还未靠岸,许玥这边正在往下搬行李,下人们小心翼翼,唯恐磕着碰着了一星半点。
许玥的行李最多,足足装满了两个马车,有各处的拜礼、冯老爷子陆陆续续添置的东西、江南文人们送的呈仪等等。
林林总总,不知不觉,就攒下了一大笔东西。
回程水路极快,船到了丹阳县,许玥和文信等人都有家人来接,孩子年幼,一去几月时光,都想的不行了。
许玥上了马车后,不经意掀开帘子,却见一位清丽娇弱,梳着妇人头的少妇正仰着脸和自家先生说着什么。
泪眼盈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