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赵孝骞是聪明人,他知道赵煦不会无缘无故跟他聊火药。
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只写了三行字,是他在玉清宫配火药时事先写下的。
“官家,此为火药最佳配比之方,臣愿献予官家。”赵孝骞双手奉上。
赵煦接过配方,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折起郑重地放入怀中,满意地笑了。
“子安,有大功于社稷!”赵煦用力地拍着他的肩。
不夸张的说,怀里的这张配方,足以改变一个时代。
“官家,臣改良后的火药配比……十分霸道,若欲大量配制,还请官家挑选可信之人,否则配方若流传于外,臣恐埋下祸患。”赵孝骞低声道。
赵煦严肃地道:“今日见燧发枪之威,朕已知其厉害,若流传出去,或会反噬于己,子安放心,朕不会大意的。”
走到赵孝骞面前,赵煦认真地道:“子安,好好做事,好好做人。让那些不满的朝臣们看看,朕任用宗亲的决定是没错的,朕的兄弟,比朝臣们更有才华,更能报效社稷。”
“让那些老朽快入土的老家伙们看看,咱们年轻人能做出怎样的丰功伟业!”
利器在手,立生雄心。
诚如赵颢所预料的那样,因为赵孝骞的火药,赵煦突然对大宋的未来有了信心。
…………
皇宫里,君臣雄心万丈。
而皇宫之外,却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
赵孝骞深夜被刺一案,不会轻易揭过去,必须要严查,这是赵煦亲自向开封府和大理寺,皇城司下的旨。
此事实在太过恶劣,对标榜君子政治的大宋君臣来说,无异于朝脸上猛扇了一记耳光,绝不能忍。
开封府和大理寺急了,赵孝骞在玉清宫埋头造枪和火药时,汴京城却差役尽出,从城内集市到民居,从王侯府邸到朝臣官衙,差役们到处走访,寻找凶手线索。
皇城司也是精锐尽出,魏节亲自带队。
相比开封府和大理寺的走访,皇城司办案可就没那么斯文了。
案发的第二天,皇城司便传讯了十几名旧党官员,没有证据,没有线索,只因这十几名官员曾经看赵孝骞不顺眼,参劾他的奏本递得最多,便成了皇城司的怀疑对象。
最无辜的却是一位熟人,苏辙。
没错,皇城司第一个拿问的就是苏辙。
至于原因,赵孝骞遇刺之前,便是与苏辙在青楼饮酒,皇城司还打听到当时赵孝骞与苏辙有过争执。
而苏辙,又是众所周知的铁杆旧党。
这个……不怀疑你怀疑谁?第一号嫌疑犯没跑了。
无辜的苏辙,没招谁没惹谁,只不过在青楼喝了一顿酒,莫名其妙便进了皇城司冰井务的监牢。
…………
户部尚书,蔡京府。
蔡京不到五十岁,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