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启程赴任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朝臣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破此先例,大宋会不会重蹈唐末的覆辙,皇帝分封臣子,从而导致藩镇割据的局面?

    谁都说不好,但反对的态度是绝不会变的,也不可能对官家妥协。

    谏止的奏疏铺天盖地飞进政事堂,而章惇也不负所望,什么都不管,一股脑儿将劝谏的奏疏全都送到赵煦的案头上,一副摆烂的样子。

    反正决定是你做的,自己看看这些奏疏,是糊涂还是英明你自己判断,政事堂管不了,官家你来处理吧。

    赵煦的反应呢?

    他的反应是头铁硬刚。

    早在封任赵孝骞的时候,赵煦便已预料到阻力不小,也做好了与满朝文武抗争的准备。

    整个大宋都是朕的,朕的地盘,朕说了算,朕要封谁就封谁,后果朕担了。

    赵煦的态度为何如此强硬,说到底,不仅是对赵孝骞的信任,同时也是利益所驱。

    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诱惑实在太大了,赵煦也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年轻人是无法拒绝光宗耀祖的机会的,尤其是,这个年轻人还是皇帝。

    信心的来源,不仅仅是赵孝骞造出过燧发枪,而是通过赵孝骞指挥的宋夏之战,让赵煦发现了赵孝骞其他的才能。

    大宋并不缺人才,甚至大宋的人才其实是过剩的。

    但大宋缺少的是赵孝骞这种能为国家赢尊严,获利益的人才,这一点,朝堂上的章惇做不到,戍边的章楶也做不到,他们的才能充其量是“守成”。

    唯有赵孝骞,能“进取”,他的眼睛盯着的是大宋的外部,他的使命是辅佐赵煦一统华夏,他对大宋朝堂内所谓的新旧党争,内部倾轧毫无兴趣。

    赵煦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赵煦确信,历数满朝文武,唯一有希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人,只有赵孝骞。

    铺天盖地的反对声中,赵煦坚持己见,为了维持自己的决定,在赵孝骞离京之前的这几日,他甚至连朝会都停了,把自己关在延福宫里,拒绝任何朝臣的求见。

    赵孝骞这次终于看到了一位皇帝的魄力。

    后世的史书上对赵煦的评价,是比较正面的,尽管在内部党争的问题上,赵煦处理得有点问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赵煦绝不是昏君,他认定的事情,无论多大的阻力,都会坚定地执行下去。

    废旧复新如是,收复燕云亦如是。

    在一片激烈的反对声中,赵煦关闭宫门,封锁了所有的声音。

    两日后,龙卫营粮草军械战马甲胄准备完毕。

    绍圣二年十月初四,天气渐凉,深秋的天空灰蒙蒙的透着一股萧瑟之意。

    汴京南郊龙卫营驻地外,三万余将士披戴甲胄,骑上战马,安静地整装列队。

    大营外秋风呼啸,卷集地上的落叶漫天飞舞,天际云卷,滚滚黄尘,天地间弥漫着肃杀之气。

    这次不是出征,而是上任,没有太多的出征仪式。

    赵孝骞披戴甲胄,站在队伍前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世子稳重点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shiziwenchongdian/read/97/100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