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也能剩下将近100万。
如果能辐射到周边城市,销量扩大一倍,利润还要翻倍,甚至高达几百万元。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前提。
他的生产量要跟上,而且要有足够的广告效应。
毕竟光有生产还不行,还得有人知道他在卖这种衣服。
奥运之风热点来的快,消的也快,如何利用好这个机会,是一门大学问。
生产那边,工厂里的村民已经被安抚好了,但是宣传口这边,却还是个麻烦。
陈庆宇需要很多的自行车,当然如果能弄到汽车最好。
但他一共就只有5000块钱,这5000块钱还要用来买原料,还要给员工吃喝。
如果他按部就班的生产,等到明年充其量就能弄个十几万。
还债,勉强够用,后面呢?
亚洲金融风暴来袭,至少也要持续两三年,人们紧衣缩食,下岗之风愈演愈烈,他就算知道未来的机会,但万一有变化呢?
所以,若想赚钱,就不能循规蹈矩!
搞钱,不顾一切的搞钱,用尽所有办法搞钱!
陈庆宇和张万全聊了一晚,张万全被陈庆宇描绘的蓝图,弄得激动无比。
他想的没陈庆宇这么多,只是觉得陈庆宇生意做的越大,他这份兼职就能干的越久,以后没准能成为正式工。
而且,他心里还有一点小小的野心,希望陈庆宇做好之后,自己好好表现,争取把娟子也接过来。
陈庆宇是大学生,有眼光有能力,比他自己在外面闯强多了。
第二天早晨,吃完了饭,陈庆宇让张曼妮在家里休息,随后带着张万全去了原料厂。
既然已经拿了订单,就得抓紧生产。
96年的铁路建设,有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帝都通往深圳的第一趟火车开通了。
这一趟火车贯穿了南北,并且打通了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第一批订单,肯定得紧着影厂。
买原料的老板,和陈庆宇关系不错,大家也不是第一次合作,陈庆宇留下了500块钱定金,随后又扔下了两条红塔山。
“刘老板,接下来你们多费心,我这边一拿到钱立刻就给你们,咱们常做常有,你照顾我,我不会亏待你。”
“陈庆宇,你做事我放心,你是大学生,又是个有能力的人,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咱们虽然可以晚付钱,但最多一个月,你别到时候不认账。”
刘老板是个南方人,说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接过红塔山时,眼睛微微一亮。
这年头的红塔山,还是很有排面的,虽然只是七块钱一包,不怎么贵,但是也能抽的出手。
陈庆宇刚想说话,外面却响起了张万全的声音。
“老板,司机来了,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