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城回来之后,陈庆宇就一直待在办公室里玩MP3。
以几十年后的眼光来看,他手中的MP3非常原始,但该有的功能却都有。
无论是播放暂停,还是上一曲下一曲,甚至还有单曲循环等模式切换。
音乐播放器从一开始诞生,就注定只会有这么几个功能。
有些高端的播放器,会议增加音效筛选,但就现阶段而言,有这种需求的人只占少数,而且音效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模拟程序,而是需要额外付费使用的。
日后如果真有人需要这种需求,他当然可以增加,但售价必然更贵,有可能是普通版本的几倍。
当然为了增加特殊感,他会增加一些仪式感,比如购买最高端版本的人,可以有机会来工厂参观,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奖章和纪念品发放。
一款商品的价值,从来不是看它值多少钱,而是看用户认可多少钱。
只要足够特殊,哪怕一个MP3卖上百万,依旧会有人认可。
除了日常工作之外,陈庆宇近期还要再次出差。
帝都门店开业在即,他必须去帝都走一趟。
这件事情,已经提前规划好的,否则他一定会改变行程。
陈庆宇离开之城,张志东和老刘又各自提交了一份计划书。
MP3的计划,已经到了最后阶段,马上就能生产了。
飞龙电子厂的生产线很少,为了保险起见,陈庆宇让老刘提前联系富土康,打算和富土康谈一段时间的代工计划。
MP3的售价注定不会便宜,但就算再贵,面对的是一个破亿用户的市场,潜在用户依旧很多。
只要营销得当,第1代MP3的销量,很可能达到10万以上。
飞龙电子厂只有两条生产线,还是非常老旧的生产线。
陈庆宇手头的资金,大部分用来购置土地和曼妮百货扩张,暂时没有能力改善生产线。
而且他就算有钱,恐怕也不是几个月就能搞定的。
深城虽然是电子工厂的扎堆地,但目前的生产设备,普遍技术比较低下,有很多设备只能从国外进口,而进口这些设备的流程,至少也要等半年。
陈庆宇根本等不起。
比起设备的高门槛,员工的组装反而很简单。
因为MP3电子产品高度集中化,主板设计和零件,都有防呆设计,只需要培训几天就能够轻轻松松学会,剩下的无非是熟能生巧而已。
一个新员工培训一周,每天的工作量,大概只有熟练工的三分之一。
但这并不妨事。
90年代的人工太便宜,就算是再增加三倍的员工,陈庆宇也养得起。
更何况,吃到了曼妮百货的好处之后,东仓的储备员工已经提交了上千份调动申请,都希望去大城市挣钱。
陈庆宇给钱痛快,而且有宿舍有食堂,他们赚来的钱,都可以攒下待会家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