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港城影视的没落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郑一健请他喝了一杯啤酒,他选择给郑一健上一课。

    直到陈庆宇彻底离开,郑一健还是没有回过神来。

    但陈庆宇的话他却记住了。

    而且他还非常认同。

    十年前,这个圈子里还有很多热钱,即便是大富豪也愿意投资各种影片,民众们更是对各种电影都充满期待。

    但是自从进入90年代,港城的电影就不行了。

    一方面是竞争不过国际,一方面是口味过旧。

    投资与套路过于老套,老一辈的观影人士已经不再想去电影院了,他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而新一代的观影群众,对影院的各种设施各种嫌弃。

    无论是座椅还是音响,甚至是大屏幕,都已经过于落后。

    现在的年轻人,就算想看电影,也是去看各种好莱坞大片。

    投资电影的老板越来越少,以至于只要出现一个富豪,人们就发了疯一样的涌上去。

    大家都想拍高预算的影片,但现状却是即便连有保障的金牌导演,都拿不到多少大预算。

    古惑仔系列,就是从这种背景下拍出来的。

    低预算,精简所有项目,所谓的大场面也只是群众演员多而已。

    而依托着前些年的行业储备,龙套演员甚至不必给钱,只需要露个脸,给几份饭就足够了。

    陈庆宇没敢太过打击郑一健,其实他原本可以再多说一句,但感觉太过残酷,所以留了情面。

    港城的整个演艺圈,加起来创造的利润,恐怕都不如他手中的曼妮集团。

    这并不是陈庆宇狂妄自大,而是的确如此。

    96年的港城演艺圈票房前10,加起来也就1.5亿左右。

    即便把当年所有的影片都加进来,整体票房也不会超过4个亿。

    除去电影之外,电视剧和综艺也可以加进,但整体利润依旧不会很高。

    因为港城这个圈子太小了,即便影响力再大,也只能养活一小撮人而已。

    其他人只能向外发展,放在80年代,港城的影视产业可以吊打这些区域,但到了90年代,哪怕只是跟在后面偷学,也已经学徒出师了。

    港城影视圈最发达的年代,其实就是对外扩张的产业红利期。

    然而在这个阶段,港城的演艺圈上层,却并没有选择产业升级,反而继续压榨,利用各种所谓的演艺学校和渠道,逼迫演员签不公平协议。

    演员们拿到的片酬低,投资影片的成本低,整个行业都处于被压榨。

    这些问题导致了港城的影视文化对外扩张,但是整体水平却原地踏步,只能依靠各种所谓的新鲜题材,来刺激观众产生消费欲望。

    在陈庆宇看来,港城电影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死了。

    他们的模式就仿佛是中联商超的模式,因为以前没有外资竞争,所以可以在港城开各种分店,甚至把各种分店开到国外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业大亨:我在96当巨佬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shiyedaheng0wozai96dangjulao/read/97/34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