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你现在还没接触到这个层次,不理解是正常的。”
曼妮百货的模式,是发展自主品牌。
这样做的成本,的确比家乐辐等零售巨头的成本高,但是却胜在长久和稳定,也更具特色。
因为挑选了更符合本地化的策略,所以每开一家新店,曼妮百货都有不同的特色产品入驻。
陈庆宇之所以让魏成峰先发展一二线城市,就是因为一二线城市本身,就具备更多的人文与文化色彩,发展自主品牌商品时,也更容易贴合。
在设定这条策略时,陈庆宇综合了一些几十年后的旅游文创经验。
二三十年后,旅游经济逐渐冒头,各地一窝蜂的发展自家的旅游经济,然而做旅游产品的人,却很头疼。
旅游看起来是做一点人造景点,弄一点绿化就行,但实际上其内核逻辑还是人文与文化。
但有些地方,即便有些所谓的典故,但是也没形成人文与文化。
这些地方,大都集中在小城市或者小县城,但为了成绩,他们也一窝蜂的去做旅游产品。
结果就是这些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立刻就现出了原形。
粗制滥造,山寨抄袭,乃至太过同质化。
小地方不是发展不出旅游产品,而是需要深度挖掘,还需要从周边大城市借鉴经验,寻找更细分的赛道。
陈庆宇开曼妮百货的分店,也是走的这条运营路线。
一二线城市更好开发产品,也更好寻找特色化。
所以他要先站稳大城市大赛道,等到家乐辐和沃尔码挤进这条赛道之后,再通过细分打法来增加竞争力。
前期投入的资金,会变成后期的各种护城河,帮助曼妮百货顶住其他资本的压力。
商超这种东西,其实非常容易复制,本质上不过是一个环境好点的大卖场。
凡是火爆的大卖场,哪一个不是依靠自家的特色产品?
指望卖同质化产品能长久下去,简直是异想天开。
曼妮百货的前两家店,面积都超过了一万平。
这其实不是陈庆宇最初的规划,但也没有关系。
以曼妮百货现有的火爆情况来看,每家都突破一万平,也不过就是多增加一点成本罢了。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些地方买下来。
租房运营的成本只需要几千万,但如果买下地块,成本就会突破数倍乃至数十倍。
后世的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句非常经典的梗。
一流企业卖大楼,二流企业卖产品。
购置地块,本来就在陈庆宇长远规划之中。
毕竟买其他的或许有亏有赚,但提前购置土地却一定有赚不赔。
步行街和万国博览店,因为地块过于特殊,所以陈庆宇没有办法买下来。
但这也没有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