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季明抬起一指,点在觉光额头前,以幻破幻,打破觉光元神内积蓄显化的种种内魔。
“原来如此,太平山的一切对于我已是虚妄、烦恼、障碍,只要彻底能够放下这些,我的本性光明就会自发显现。”
上一刻,觉光还是觉悟之状,下一刻又掉入无明之中,对季明道:“你如此点化于我,不还是要我离去,彻底舍弃师门教化之情,舍弃两位师傅的诸般恩德,舍弃”
“抱歉!”
季明打断觉光的话,平静的道:“我事情很多,道务上的,修行上的,未来几十年都有的忙了,所以你真聪明的话就该明白我没闲功夫在你身上浪费时间。
现在对你的处置如下:
第一,出于保全乙峰二僧的名声,所以你只能死在外面,不过我对秘密处死你不敢兴趣,至于你到了外面究竟怎么折磨自己,我也没那个兴趣。
第二,就是收回二僧的衣钵。
无论是能够辅益密功·万象针修行的软猬甲,还是降魔之宝广度袈裟,及其你修行的太平山甲部真法,乃至觉光这个法名,我都要一一收回来。
记住,你以后可以是任何人,但唯独不会是觉光,你从没拜入太平山,山门道籍也从未添过觉光这个名字,乙峰二僧座下也从未有过觉光这个弟子。
在日后,上府会另择一名优异弟子,继承二僧的衣钵。”
见觉光无动于衷一样,或许又在认为这是他应有的惩罚,好让他心中好受一些的惩罚。
季明对于觉光如何落到如今之境地不感兴趣,他之所以来时道佛偈一首,以点化觉光,不过是自己在非死仇之事上,也能秉承着‘凡事留一线’的好习惯。
就像自己最后那句‘另择弟子,以继二僧衣钵一样’的话一样,这句话何尝不是给觉光一种有限宽慰,一种留一线的处事态度。
没有再和觉光多做交流,这个处理方案他自觉已算妥当,毕竟死者为大的传统在人心之中还是根深蒂固,二僧的名誉需要得到保全。在某种意义上,二僧他们在大劫中舍身取义,以大功和往日苦劳来保全觉光的这一部分目的也达到了。
父母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
在修行的世界中,不只有季明幸运的拥有大师和飞鹄子这样的“父母”,觉光他也拥有,可惜他以后再也没有了,这种遗憾让季明忽然有些感同身受。
当季明走出隐洞,迎面而来三位道者。
这三位道者在见到他的第一时间,都肉眼可见的紧张起来,一道起手见礼。
“如此紧张作甚,又不是第一次见。”
季明打趣的说了一声,目光停在那位上官云身上,道:“你和我倒是头一次见面,上官真人。”
传奇人物的故事经久不衰的,同样也是让人感到遥远的,上官云从小就是听着自家老祖,还有太平山诸祖师的故事长大,对于他这样的出身,更需要通过这些传奇人物的故事来获得荣耀感,以此加深和同族的情感纽带。
的确,在小的时候,甚至到了青年,在上官家老祖这样那样的除魔治鬼事迹的熏陶下,对于自己和老祖流着同样血液和同样姓氏的身份,感到无比的认同和荣耀。
到了后来,他按照家中规矩成为太平山分坛画壁观的弟子,又听到诸祖师们一个个在天下舞台上呼风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