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徐扬风云(上) (1/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这两章不太好分,一起发)

    长安,大将军府。

    正堂内,张新高坐主位,下方荀攸、沮授、郭嘉、贾诩等人齐齐行礼。

    “臣等拜见明公。”

    “诸位免礼,都坐吧。”

    张新请智囊F4落座,随后站起身来,露出身后巨大的并州地图。

    “子龙来报,云中一切顺利。”

    张新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匈奴人毫无防备,我军已轻取云中大人部。”

    “算上战报传递的时间,我军现在应该已经攻破其他小部落了。”

    张新掏出随身携带的董白快乐鞭,指向地图。

    “太原方面,郭汜业已北上雁门。”

    “雁门的匈奴人很少,肃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张新介绍完情况,将快乐鞭放了下来。

    “诸位都说一说吧,我军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从长安到云中、雁门等地,都有两千余里。

    一来一回,就是四千多里。

    汉朝的驿站建设并不完善。

    以‘奔命书’的规定,紧急军情也不过是日行三百里罢了。

    远比不上唐宋之时的五百里,以及清朝之时的八百里。

    没办法,驿站的密度不够,骑士和战马都得在半路上休息。

    日行三百,往返四千。

    张新与赵云、郭汜等人交流一次,差不多就要半个月的时间。

    时间成本如此巨大,他和智囊团待在后方,自然要提供相应的支持。

    多推演战局,多制定几套方案,以便前线将领在面对不同情况之时,都能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计划执行。

    多算胜,少算不胜,便是如此。

    为什么要多算?

    就是因为沟通成本大。

    若是预案做的少了,一旦遇到预料之外的情况,就得全靠前线将领随机应变的能力了。

    一个处理不好,就很容易战败,或者造成其他不好的后果。

    “明公,下官以为......”

    荀攸开口,巴拉巴拉。

    有了他起头,智囊F4开始各抒己见。

    陈琳身为主簿,职责便是记录。

    此时他正坐在角落,奋笔疾书。

    笔都快写冒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sanguo0chongshenghuangjin0wokaijushaliaoliubei/read/97/64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