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张新闻言看向蔡琰。
嗯,还是小师妹好,知道心疼师兄,喊老登过来帮忙。
蔡琰俏皮的眨了眨眼。
“老夫思来想去,觉得送些钱财宝物,难免有些俗了,以你之身份,想来也不缺这些。”
蔡邕将礼盒递给张新,“于是老夫便亲手写了一些字帖,希望你能喜欢。”
“你还不如把女儿给我。”
张新心里嘀咕,脸上却是笑道:“老师书法,天下一绝,弟子自然喜欢,多谢老师。”
蔡邕的书法造诣不必多言,无数人花费重金想求一份,都求不到。
这份礼物确实贵重,又不落俗套。
张新接过礼盒,请蔡邕父女入府。
“嚯!”
蔡邕看到堂内堆积如山的竹简,脸上闪过一丝惊愕之色。
“子清你这么忙的么?”
蔡琰也瞪大了眼睛,随即眼中露出一丝心疼之色。
“没办法啊。”
张新无奈,将座位旁的竹简清理了一下,“自董卓以来,先是迁河南百姓入关中,随后数年,战乱不断。”
“关中之地户籍混乱,我若不查看往年卷宗,如何了解各县情况?”
“这......”
蔡邕看到这么多卷宗,也觉得头皮发麻。
“你麾下的那些文士呢?”
“都还在路上呢。”
张新双手一摊,“我只能自己看了。”
眼下在长安的只有郭嘉一人。
且不说他正忙着提干麾下的那些细作,就是放在平常,那货也不会干这种能烦死人的活。
“唉,子清劳苦了。”
蔡邕捡起一卷竹简,“那老夫就帮你查看一些吧。”
“这个倒是不急。”
张新请蔡邕入座,说道:“弟子有一个想法,还请老师帮忙。”
“什么想法?”蔡邕问道。
“弟子想请老师编纂教材。”
张新巴拉巴拉......
现在大汉官方给民间百姓的教材,只有一本《孝经》。
张新虽然和蔡邕合作了汉朝版的千字文,但受限于传播途径,依旧是只有士族家的子弟才能读到。
先前他忙于征战,腾不出手来普及教育。
眼下大局已定,是时候该把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你是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