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斗在短短一两分钟内就结束了。
这支红军巡逻队,连同两辆步战车,在完全停顿、最为松懈的时刻,被看似“逃亡”的蓝军杀了个回马枪,全军覆没。
观察室内,一位来自军事历史系的老教授猛地瞪大了眼睛,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这…这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经典的游击战术精髓!他不仅用了,还用得如此出神入化!精准地抓住了敌人追击后停顿、精神与体力松懈的那一瞬间!完美!太完美了!”
其他教官们也纷纷动容。
他们或许在书本上学过这些原则,但如此直观、如此精准地在现代模拟战场上看到其应用并取得辉煌战果,还是第一次。
苏寒的战术如同教科书般经典,又一次给西点的教官和学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拉尔森试图清剿的策略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在不断损兵折将。
红军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由于后勤屡遭袭击,前线部队的油料、弹药开始紧张;因为持续的精神压力和零星伤亡,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指挥体系因为通讯干扰和节点被袭,效率大打折扣。
反观蓝军,在苏寒的指挥下,虽然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灵活的机动性。
他们就像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不断消耗着红军的战争潜力。
拉尔森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等找到蓝军主力,他的部队就要被拖垮了。
他决定孤注一掷,集中所有剩余的装甲力量和预备队,向他认为的蓝军可能藏匿的核心区域发动总攻。
“所有单位,向我靠拢!目标,H9区域!不惜一切代价,碾碎他们!”拉尔森在通讯频道里嘶吼。
拉尔森将剩余的所有力量——两个残缺的坦克排、四辆步战车以及能够集结的所有步兵,拧成一股绳,形成一支钢铁拳头,直扑地图上标注为H9的山谷区域。
这是他根据多方情报和直觉判断出的、蓝军最后可能盘踞的“巢穴”。
“所有单位!不计代价!火力全开!把H9给我犁平!”拉尔森在指挥车里,眼睛布满血丝,声音因激动和疲惫而嘶哑。
他放弃了复杂的战术,只剩下最原始的碾压欲望。
红军的炮火和陆航模拟攻击,对着H9区域进行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覆盖。
观察室内,气氛凝重。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红军的最后一搏。
“拉尔森选择了最直接,也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一位教官评论道,“在无法捕捉幽灵的情况下,摧毁幽灵可能藏身的所有阴影。”
“但H9区域地形复杂,山谷交错,植被茂密,蓝军如果真在那里,也不会坐以待毙。”
约翰逊少校紧盯着屏幕,“苏寒……他会如何应对这种纯粹的、以力破巧的攻击?”
屏幕上,红军的钢铁洪流携带着碾压一切的气势,涌入了H9山谷的入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