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5)揭秘阳脉浮阴脉弱之谜:血虚筋急,荣卫失衡 (2/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一 ↓

身灼热”的症状。这种身体灼热,不同于一般的发热,它更强烈、更持久,仿佛体内的火焰被不慎点燃,难以平息。这便是风温病的一个鲜明标志。

风温之邪,就像是一位轻盈的舞者,带着风邪的轻扬开泄、善行数变之性,它能够迅速穿梭于人体的经络之间,让人防不胜防。这种特性使得风温病往往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多端,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而与此同时,温邪的加入,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炽热与激情。温邪的温热炽盛,不仅让患者的体温飙升,更如同烈火烹油,易伤津耗气,使得人体内的阴液迅速蒸发,正气受损。这也是为什么风温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自汗出的症状,那种不因劳作、天热、衣着过暖或服用发散药物而自然汗出的现象,正是体内热邪逼迫津液外泄的直观表现。

此外,风温病还常常伴随着身重、多眠睡且鼻息鼾声重、语言难出等症状。身重可能是由于湿邪内蕴或热邪伤津所致,湿邪的黏滞与热邪的煎熬,让患者的身体感到沉重不堪;而多眠睡且鼻息鼾声重,则可能是体内热盛或正气已虚的反映,热邪扰神使人嗜睡,正气不足则呼吸声重;至于语言难出,则与热邪闭阻咽喉或正气不足、发音无力有关,热邪如同烈火封喉,让患者的声音变得沙哑甚至难以发出。

接下来说下寸关尺三部脉:寸脉”。寸脉位于手腕桡侧(即大拇指一侧)的近心端,大约距离手腕横纹一寸的位置。关脉位于寸脉与尺脉之间,是三部脉中的“中坚力量”。尺脉位于手腕桡侧的远心端,大约距离手腕横纹两寸的位置。

我们来说说左手的寸关尺三部脉。左手寸脉,通常被认为是心脉的所在地,它跳动的强弱、节律的快慢,往往能透露出心主血脉、心藏神的功能状态。左手关脉,则与肝木相应,反映了肝脏的疏泄功能以及气血的生发之机。至于左手尺脉,它关乎肾水,是肾精、肾气充盈与否的重要指征,同时也与膀胱、小肠等腑的功能紧密相连。

再来看右手的寸关尺三部脉。右手寸脉,虽同样位于手腕桡侧近心端,但在中医理论中,它更多地被赋予了肺脉的含义,反映了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以及皮毛卫外的防御能力。右手关脉,则是脾胃之脉,其脉象的宽窄、厚薄、滑涩等特征,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及气血的生化之源是否充足。最后,右手尺脉,虽同样关乎肾,但在这里,它更多地强调了肾阳的作用,以及命门之火对于全身脏腑的温煦与推动。

左右手寸关尺三部脉的诊察,是中医脉诊中的基础与核心。医者通过细心体会这六部脉的微妙变化,能够洞察人体脏腑的盛衰、气血的盈亏、病邪的进退以及病机的虚实,从而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脉诊虽为中医四诊之一,但在实际诊断过程中,还需结合望、闻、问等其他诊法,全面、客观地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风温在治疗上,若误用攻下之法如泻下药,则易损伤脾胃,导致小便不利、直视失溲,小便失禁,眼神呆滞等变证;若误用火疗如艾灸、拔罐等,则可能助热伤阴,轻者皮肤微黄,重者如同惊痫发作,时见瘛疭四肢抽搐等危急症状。这里的“火熏之”可理解为过度使用温热性质的治疗方法,强调了在风温病治疗中应避免的误区。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则是中医对于疾病治疗过程中错误操作后果的深刻警示。它告诉我们,在治疗疾病时,一旦出现误治或逆治的情况,虽然可能暂时不会立即致命,但会延长病程,增加治疗难度;而若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则可能迅速危及患者生命,使病情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综上所述,风温病作为中医外感热病中的一种复杂病证,其治疗需谨慎细致,既要准确辨识病邪性质与病位所在,又要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避免误治与逆治的发生,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renrendunengdudongshanghanlun/read/79/3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