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1)伤寒康复指南:脉浮数微身凉,如何判断病愈?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一 ↓

出体外。这一过程中,大汗出成为了正气战胜病邪的重要标志。大汗出不仅意味着体内热邪的排出,更象征着正气力量的恢复和增强。

这种大汗出往往伴随着病情的迅速好转和身体的明显轻松感。病人会突然感到身体变得轻盈,精神焕发,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这种感受,对于经历过长期病痛折磨的病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安慰。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大汗出可能与人体的免疫反应、体温调节等多种生理机制有关。当正气恢复,免疫系统开始有效清除体内的病原体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包括体温升高、汗液排出等。这些反应有助于调节体温、排出代谢废物和毒素,从而加速身体的恢复过程。

综上所述,这段回答描述了病情好转时的不同脉象和表现,为我们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实际临床中,要密切关注病人的脉象和症状变化,以便及时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原文:问曰:病脉,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

在中医理论中,判断病脉是否预示着病情即将痊愈,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结合多个方面的信息来综合判断。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病脉”。病脉,顾名思义,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下所表现出的脉象。中医通过切脉来感知脉象的变化,从而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病邪的性质和部位。病脉通常表现为脉象的异常,如浮沉迟数、有力无力、滑涩紧缓等。

那么,如何判断病脉是否预示着病情即将痊愈呢?这主要依赖于对脉象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判断依据:

1.脉象逐渐趋于平和:当病情好转时,脉象通常会逐渐趋于平和,不再表现出明显的异常。例如,原本浮大有力的脉象可能逐渐变得柔和而有力,或者原本沉迟无力的脉象可能逐渐变得有力而富有弹性。

2.症状减轻或消失:脉象的变化往往与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当病情好转时,病人的症状通常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如发热减退、疼痛缓解、咳嗽减少等。这些症状的改善是判断病情是否痊愈的重要依据。

3.体质恢复:随着病情的好转,病人的体质也会逐渐恢复。这表现为精神状态好转、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等方面。体质的恢复是病情痊愈的重要标志之一。

4.医生的专业判断:除了以上几点外,还需要结合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判断病情是否痊愈。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脉象、症状、体质以及病史等多方面信息来综合评估病情的变化情况。

原文: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对于病情的判断,脉象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当医生面对一个病人,通过切脉来感知脉象的变化,从而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病邪的性质和部位,这是中医独有的诊断方法。

“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这一回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在中医的诊断体系中,切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而判断病邪的所在以及病情的轻重。寸口、关上、尺中,这三个部位就是中医在切脉时常用的“三大法宝”,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上、中、下三焦,是中医理论中对人体进行区域划分的重要概念。

首先,我们来说说寸口。寸口位于手腕的内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把脉”的地方。在中医理论中,寸口对应着人体的上焦,也就是心肺所在的区域。通过观察寸口的脉象,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心肺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病邪的侵袭。比如,如果寸口的脉象表现出洪大有力,可能意味着心肺功能亢进,或者有热邪侵袭;而如果脉象细弱无力,则可能表示心肺功能不足,或者有寒邪内伏。

接下来,是关上。关上位于寸口和尺中之间,对应着人体的中焦,也就是脾胃肝胆所在的区域。中焦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也是水谷精微化生和输布的重要场所。通过观察关上的脉象,我们可以了解脾胃肝胆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消化吸收、代谢等方面的异常。比如,如果关上的脉象表现出弦紧有力,可能意味着肝气郁结或者胆经有热;而如果脉象濡缓无力,则可能表示脾胃功能虚弱,或者有湿邪内困。

最后,是尺中。尺中位于手腕的内侧下方,对应着人体的下焦,也就是肾、膀胱、大肠等脏腑所在的区域。下焦是人体排泄和生殖的重要区域,也是人体阴阳之根。通过观察尺中的脉象,我们可以了解这些脏腑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排泄、生殖等方面的异常。比如,如果尺中的脉象表现出沉细无力,可能意味着肾气不足,或者有寒邪侵袭;而如果脉象洪大有力,则可能表示膀胱有热或者大肠有实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renrendunengdudongshanghanlun/read/79/3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