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实验分析·肌肉自动化第一次人体实验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为例,弘树勉强从记忆里找到,钙离子在人体正常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大约在8.6-10.2 mg\/dL,而在老鼠的体内为8.40±1.09 mg\/dL。

    这个量是相当接近的。

    但是……在全局指令下的瞬时资源需求(脚本所需的钙离子)

    成年人类,肌肉总量:约28公斤(28000克),在合成增长肌肉的时候,假设每克肌肉需要0.1毫克的钙离子来启动,那么全局指令下,人体的瞬时总需求量高达2800毫克。

    而按同样按0.1毫克\/克计算,鼠类的瞬时总需求量为22.5毫克。

    此时按照比例来说,似乎还相差不多?

    但不能这样算。

    一只老鼠(500g左右)的血液总量约32毫升,大概储备是3.2毫克的钙离子,与需求22.5毫克相差是7倍。

    但是一个人(70kg)的血液总量仅为5000毫升,而在人类身上需求(2800毫克)是储备(500毫克)的约5.6倍。

    虽然赤字比例看似略小于老鼠,但实际上两个实际需求差,却差得太多了。

    老鼠总计是缺少19.3毫克的钙离子。

    而人类却缺少将近2300毫克。

    双方需求差相近百倍!且实际需求,人类比老鼠高出将近2280毫克的钙离子!这样的缺失,其绝对规模是毁灭性的,与直接的。

    同样的类比,假设一个老鼠失血8克,这对于老鼠来说是四分之一,一个人失血800克,这个甚至还不到五分之一,但人类的影响肯定是要比老鼠更大,更难以弥补的。

    因为这是量级上的差异。

    不过这还只是假设。

    具体到人体上,合成肌肉需要多少的钙离子,那是无法算清的,弘树作为一个程序员的记忆里,也没有能找到关于钙离子相关的信息。

    而以木叶当前的水平来看,似乎也没有那么厉害,能够算清钙离子,所以关于是否是体量上的差异,还是需要测试一下。

    但弘树他必须将全局指令改为靶向应用,这点肯定是没问题的。

    弘树的意念在代码上飞速修改。他删除了那个以全身肌群列表为目标的循环指令,将其替换为一个强制性的输入参数:指定目标肌群。

    这样的话,补丁就可以只针对部分肌群进行强化。

    但这还不够。

    弘树虽然第一次实验,就杀了一个人,但是试验品终究是有限的,弘树并不想再用更多的错误,来导致自己的实验体继续死亡。

    而即便只针对一个肌群,100%的强度依旧是未知的风险。他继续添加新的参数,引入了一个节流控制机制——一个名为生长强度百分比的变量,并将默认值强制设定在一个仅有5%的保守水平。

    这个变量是用来限制单位时间内,生长的肌肉总数的,以便确定到底什么样的数值,会导致人体出现异常。

    最后,他想了想,先把手按在了罪犯身上,很快就在一大堆的文件里找到了想要的数据:血钙、pH值、钙离子储备等信息!

    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忍界程序员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renjiechengxuyuan/read/97/18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