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钱裕民院长亲自走了出来,脸上带着灿烂笑容,他走到陈捷面前,大声宣布:
“陈捷同学,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一致评定,你的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
“同时,委员会一致推荐,将你的论文,作为本年度法学院最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上报学校,参评全国百篇优秀毕业论文!”
在场所有人都爆发出了一阵热烈欢呼。
这不仅是最高的学术荣誉,更是对陈捷在这场风波中,所展现出的才华与风骨的,最响亮肯定。
陈捷的大学生涯,至此,画上了一个无比圆满,也无比辉煌的句号。
……
时光飞逝,毕业季如期而至,燕园里充满了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的憧憬。
当同学们还在为了一份顶级律所的Offer或者一个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而焦头烂额时,陈捷的档案,已经悄无声息地,被一纸来自中组部的调令,直接调入了中央政策研究室。
没有欢送会,没有庆功宴,一切都在一种近乎神秘的低调中完成。
只有辅导员张玮和院长钱裕民,在私下里,分别请他吃了一顿饭。
“陈捷,你是我带过的,最让我骄傲的学生。”张玮举起酒杯,感慨万千,“去了新单位,要多听,多看,少说,夹着尾巴做人,那里的水很深。”
“谢谢张老师,我记住了。”
钱裕民院长则送给了他一套亲笔签名的《资治通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钱裕民语重心长地叮嘱,“你很聪明,但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希望这套书,能让你把聪明化为智慧,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学生定不负院长厚望。”
与苏晴的离别,则是在未名湖畔。
女孩眼眶红红的,强忍着泪水,为他整理着衣领。
“以后不能天天陪你了,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苏晴声音哽咽。
“傻瓜,”陈捷将她拥入怀中,“等我安顿下来,就接你过去,你专心考研吧,我答应你,最多两年,我们就在京城安个家。”
“我等你。”苏晴将头埋在他的胸膛,重重地点了点头。
……
2009年7月,盛夏。
陈捷提着一个简单行李箱,再次踏入了那座位于府右街的灰色建筑。
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实习生,而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综合局文稿二处,一名见习期的科员。
接待他的,依旧是处长林南东。
“来了?”林南东脸上带着熟悉的疲惫,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笑意。
他指了指办公室里那张曾经属于陈捷角落里的桌子:
“你的位置,一直给你留着呢。”
办公室里的老张、小王等人看到陈捷,也都纷纷站起身,热情地打招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