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学术辩论开端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当陈捷将这一章节的初稿,发给李响看时,他在宿舍里呆坐了足足半个小时,然后给陈捷发来一条短信:

    “哥,你这篇东西要是发出去,国内的法理学界,怕是要地震了。”

    陈捷看到短信后,只是笑了笑,没有回复。

    搞定了最核心的理论武器,陈捷又开始了下一步布局。

    光有理论还不够,答辩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同样至关重要。

    正式答辩委员会,通常由五位教授组成,除了指导老师和钱卫东,还有另外三位。

    陈捷通过林薇的关系网,很快就拿到了答辩委员会的初步拟定名单。

    名单上,除了钱卫东,还有两位思想比较开明、对现实问题很关注的中年教授,以及一位即将退休、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陈捷的目标,就是要在答辩开始前,争取到这三位的同情分。

    他没有直接去拜访这几位教授,那太刻意,也太容易落人口实。

    陈捷选择了一种更聪明、更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他将自己论文中,关于“基层治理”和“司法改革”的两个章节,单独摘了出来,分别投给了由那两位中年教授担任编委的两个法学类学生期刊。

    投稿时,他特意在邮件里注明,自己是燕大法学院本科生陈捷,这篇稿件是自己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因为对两位老师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钦佩,所以斗胆投稿,希望能得到老师批评指正。

    这一下,就等于是在答辩前,提前将自己的一部分观点,以一种非常谦逊和专业的姿态,送到了两位评委面前。

    而对于那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陈捷的办法更绝。

    他从林薇那里得知,这位老教授一生最敬佩的学者,就是刚刚在陈捷组织的论坛上大放异彩的罗文博院士。

    于是,陈捷给罗老秘书,打了一个电话;

    “李秘书,您好,我是燕大法学院的陈捷。”

    “哦,陈捷同学啊,罗老还时常念叨你呢,说你组织的那个论坛,水平很高。”电话那头的李秘书语气很客气。

    “不敢当,都是罗老和各位前辈提携。”陈捷谦虚了一句,随即转入正题,“李秘书,是这样的,我最近在写毕业论文,遇到了一些困惑,想向罗老请教一个问题,不知道会不会太打扰他老人家?”

    “你说说看,我转达一下。”

    “我的论文,是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其中涉及到法治的合法性基础问题。我个人认为,华国法治的合法性,根植于人民的政治认同,这与西方主流规范主义法学,有所不同。”

    “但我的这个观点,在学院里引起了一些争议,有老师认为我这是政治学,不是法学。”

    “所以,我想请教罗老,法学研究,到底应不应该,能不能,与政治现实相结合?我们青年学子,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是应该坚守象牙塔的纯粹,还是应该直面华国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

    陈捷没有问自己的论文对不对,而是将问题上升到了法学研究的方法论之争,上升到了青年学子的治学道路选择。

    这已经不是一个私人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权力之巅:从中央选调生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quanlizhidian0congzhongyangxuandiaoshengkaishi/read/97/10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