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吴志远看过多张徐有为外出调研时的照片,都毫无例外穿牛仔裤,配运动鞋,而不是皮鞋。
徐有为这身打扮随意、亲民,也似乎暗示着他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作风。
“徐书记,我是吴志远,今天正式向您报到。”
徐有为再次点头,目光在吴志远脸上停留了几秒,语气平和地说:“嗯,你文笔很好,人看着也很精神。以后辛苦你了。”
“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我一定尽全力做好工作。”吴志远恭敬地回答。
陆续有人上电梯。
徐有为办公室在十七楼。
吴志远跟着徐有为下了电梯。
“志远,距离上班还有一会,正好和你聊几句。”
吴志远本来心里紧张,但见徐有为平易近人,就像邻家大哥哥,心里也不那么紧张了。
四十二岁的市委书记,放眼全国,都很年轻。
按照孙润才的说法,每一个年纪轻轻就能获得提拔重用的,毫无例外都有背景,徐有为背后的靠山,会是谁呢?
徐有为办公室是个套间,外面有个办公室,应该是秘书办公室,里面才是他的办公室。
里间办公室宽敞简洁,文件书籍摆放得一丝不苟。
吴志远准备为徐有为水杯续水,但被徐有为婉拒了:“志远,官员不是官老爷,以后呢,打水可以,续水就不必了。坐吧,和你随便聊几句。”
吴志远在椅子上坐下,半边屁股落座,身子前倾。
徐有为在对面沙发上坐下,姿态放松,像是拉家常。
“志远,听人介绍,说你文笔很好,我看了几篇你在《江中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基层调研的温度,不像那些飘在半空的空话套话,这就很难得。”
吴志远心中一愣,谁向徐有为推荐了他?
这个人不太可能是耿冬青。
因为耿冬青并不了解他。
吴志远心里一暖,说道:“谢谢徐书记认可,往后跟着您,多学您调研务实的作风,把文字功底用到实处,写出真正能帮上忙的材料。”
徐有为点点头:“志远,做秘书,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徐有为为人随和,语气平实,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传授心得:“写材料只是基本功,但秘书不只是写材料,我可不希望我的秘书是一个只会写材料的书呆子。”
徐有为喝了一口水,继续说:“作为秘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
接下来,徐有为又对刚才这句话做了进一步解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要求你成为一个高效的信息接收器和处理器。
市委大院里的风吹草动,基层反映上来的真实声音,甚至是一些街谈巷议,只要是关乎龙城发展、关乎群众利益的,你都要有敏锐的触觉,并能去伪存真,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不能只听汇报,只看材料,那样容易成为聋子和瞎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