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蜡笔划过纸的沙沙声、孩子们的笑声、战士们的交谈声混在一起,格外温馨。苏瑶看着这场景,想起部队里战士来自各个地方,方言不同,说不定有些词还是听不懂。
她把想法跟刚从武装部回来的陆战野说,陆战野正帮着裁剪纸张,想了想说:“我把关键信息翻译成方言,比如陕北话、四川话,贴在药盒内侧。咱们部队陕北和四川的战士多,这样他们看着亲切。”
“那太好了。”苏瑶说,“就是辛苦你了,这么多说明得翻译到啥时候。”
“不辛苦。”陆战野笑,“能帮到战士们,应该的。”
当天晚上大家都睡了,陆战野还在灯下翻译。他找方格纸,把“发烧 38度以上用”译成陕北话“发烧到三十八度往上就用”、四川话“发烧到三十八度以上就用”;“过敏禁用”译成陕北话“过敏了可不敢用”、四川话“过敏了莫用”。写得认真,每个方言版本都清楚,还在旁边标拼音,怕战士们不识字。
苏瑶起来给龙凤胎喂奶,看见书房灯还亮着,走过去见陆战野正揉眼睛,手里还攥着笔。桌上已经放好几沓翻译好的方言说明,每张都叠得整齐。
“别太累了,明天再弄也来得及。”苏瑶走过去给他披件外套。
“没事,今天多弄点,明天能早点装盒。”陆战野说,“这些说明关系战士们用药安全,不能马虎。”
苏瑶没再劝,坐在旁边帮他把翻译好的说明和漫画说明对应好,一起放进药盒内侧。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安静又温馨。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忙着装盒。陆诗涵每天检查战士们画的漫画,画得不好的就拿过来重画:“这个红脸蛋没涂满,战士叔叔会看错;这个温度计画歪了,我重新画。”
战士们也不生气,笑着说:“小老师要求真严格,我们得好好画才行。”
装盒时苏瑶发现几盒药保质期快到了,心里着急——这批药给前线战士用,要是运输途中过期就白费功夫了。她想起之前用灵泉水给小王治烫伤,灵泉水能消炎止痛,说不定也能延长药品保质期。
她抱着试试的心态,从空间取点灵泉水,按 1:10的比例加进青霉素溶剂里,放在实验室恒温箱观察。没想到过了几天,用灵泉水处理的青霉素,保质期竟然延长了 15天。
“太好了!”苏瑶忍不住喊出声,正好陆战野走进来,她赶紧说,“用灵泉水处理的青霉素能多放 15天,这样能给高原部队多送点——高原路远,运输时间长,之前总担心药过期。”
陆战野也高兴:“那咱们专门做一批‘长效版’给高原部队送过去。我跟赵队长说,让他优先把这批药调去高原。”
苏瑶点头,立刻调配“长效版”青霉素,按比例加灵泉水,仔细记录每步操作,生怕出错。陆星辰也来帮忙记实验数据,还画了个小太阳当“长效版”标志:“这样就能跟普通版区分开了。”
5000支青霉素很快装盒完成,每盒里都有陆诗涵画的漫画说明,药盒内侧还贴着陆战野翻译的方言说明。其中 1000支是“长效版”,盒子上印着陆星辰画的小太阳。
送药那天,赵队长带战士们来拉药,看到药盒里的漫画和方言说明,感动得不行:“苏主任,你们想得太周到了!战士们看到这些,肯定高兴。”
陆诗涵拉着赵队长的衣角,仰着小脸问:“赵叔叔,战士们会喜欢我画的红脸蛋吗?”
“喜欢,肯定喜欢。”赵队长蹲下来摸她的头,“等叔叔们打了胜仗,给你寄军功章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