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是选取一批工厂作为试点,这个提议很好。
华夏有那么多的工厂,只是先选择十家八家试点一下的话,风险就在管控之中。
哪怕是到时候出现不好的情况,也能比较快的扭转过来。
想到这些,政务院这边很快就做了批示。
当然了,这么特别的改革项目,肯定也是会继续转给相关同志批阅。
有些文件在基层的时候,可能很长时间都得不到批复。
但是到了高层,反而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除非文件的内容很有争议,需要时间讨论,否则基本上一两天就会给出批复意见。
“老郑,上级同意你们的改革方案了!”
收到消息的秦浩,第一时间就给郑海明打了电话。
这可是拉近双方关系的好机会。
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报告得到了批准,到时候第一批改革试点的工厂里面,肯定是有他们的份。
秦浩觉得郑海明今后肯定要升职。
对方现在的级别已经跟自己相同,继续升职的话,很可能就会成为自己的领导了。
提前布局,搞好关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肯定没有坏处。
“多谢秦局帮忙推进,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郑海明听到报告得到批准的消息,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虽然提交报告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错,这点风险和潜在的收益相比,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真的把报告提交上去了,他的内心又开始忐忑了起来。
他不确定这个事情会有什么后续的影响。
现在第一步终于有了好的结果,自己的冒险算是冒对了。
“虽然方案是同意了,但是具体的落实细节肯定还需要几个部门一起讨论,最终敲定了各个试点厂家之后才会正式的开始改革。”
对于秦浩的这个说法,郑海明倒是一点也不意外。
什么时候开始改革,反倒不是郑海明非常在意的事情。
他只是想要争夺这个第一,让首都汽车制造厂成为示范厂家之一。
……
一机部跟其他几个部门之间,虽然分管的领域不同,但是多少也是有一点竞争关系的。
在这种响应大政方针的事情上面,它们既然已经抢占了先机,肯定也是希望持续保持优势。
所以首都汽车制造厂的这份报告,在得到上级正式审批回复之后的第二天,就被一机部下发给了主要的下属工厂。
一方面是让大家结合大会的精神,好好的领会一下今后的改革变化方向。
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要看看哪些工厂是愿意主动的提出来作为改革示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