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正依托着一堵断墙,用猛烈的火力压制着追击而来的高卢士兵,为他们争取宝贵的撤退时间。
当撤退的士兵跑过他们的防线后,这个小队的指挥官立刻下令,自己带着人开始后撤。
而刚才那批撤下来的士兵,则迅速在下一个街角找到掩体,架起武器,为他们提供掩护。
“换我们了!掩护他们!”
“你们快撤!”
这种娴熟的交替掩护战术,被刻在了每一个教导突击营士兵的骨子里。
它让部队在撤退中依旧能保持强大的火力和组织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
高卢士兵们虽然攻势凶猛,但在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面前,却始终无法对教导突击营造成致命的打击。
他们往往是刚攻下一个阵地,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被侧翼和后方新的火力点打得抬不起头。
当教导突击营的士兵们全部撤入‘南城1号’防线时,他们终于可以稍稍喘一口气了。
与临时构筑的第一道防线不同,这里才是教导突击营防御体系的核心。
所有通往这里的主干道和十字路口,都用沙袋堆砌起了半人高的坚固掩体。
MG08重机枪被架设在掩体后面,黑洞洞的枪口像一只只窥探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前方。
街道两侧的建筑物,更是被改造成了一个个火力支撑点。
二楼和三楼的窗户后面,都架设了轻机枪和冲锋枪,形成了远近结合、高低错落的立体火力网。
士兵们可以在建筑物之间快速机动,随时支援任何一个出现危机的阵地,而完全不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而在这道防线上,最要命还是那些横亘在各条道路上的‘小惊喜’——闪着寒光的带刺铁丝网。
这些铁丝网,也是莫林特意从‘鲁登道夫战斗群’的军需官那里要来的。
数量并不算多,这次防御作战也全被他用上了。
铁丝网上,每隔几英寸就紧密地缠绕着锋利的、长约1-2厘米的金属刺。
这些刺采用双股螺旋式配置,确保无论从哪个角度接触,都能造成严重的划伤和钩挂。
而在莫林的亲自指挥下,这些铁丝网被系统性地布置在了整个防线上。
所有次要的街道和小巷,因为没有铺设地砖,所以都采用的‘桩柱式’布置方法。
一根根粗大的木桩、或磨尖的金属铁棍被深深地砸入地面,多股带刺铁丝在木桩之间缠绕成型,形成了一道道根本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种布置,像一个巨大的漏斗,迫使进攻的高卢步兵只能沿着教导突击营预设好的几条主干道前进。
而在这些作为主要‘杀戮区’的主干道上,铁丝网的布置则更加阴险。
它们不是简单地横在路中间,而是呈“Z”字形或斜线布置。
这样留出‘生路’的布置,迫使进攻的士兵下意识在狭窄的通道中曲折穿行。
这极大地减缓了他们的前进速度,也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