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8章港务处的茶道 (7/9)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在甲板上。默远跪在他身边,用匕首撬开牙膏管,胶卷在晨光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哥,我们成功了。“弟弟的声音带着哭腔,左眼的纱布又渗出了血。

    林默涵握住弟弟缠着绷带的手,掌心的温度融化了八年的分离。远处,美军舰队的演习已经开始,爆炸声在海峡上空回荡。他想起老方常说的那句话:“我们的事业在黑暗中进行,但终将迎来光明。“此刻,这句话正在晨光中缓缓展开。

    海燕归巢

    1953年6月15日清晨,厦门港的潮水带着熟悉的闽江口气息漫过滩涂。林默涵趴在渔船底部的水柜里,听着甲板上解放军战士的脚步声。这个姿势他保持了七个小时,腰椎的旧伤隐隐作痛——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被炮弹震伤的部位,阴雨天总会提醒他那些埋在记忆深处的日子。

    “陈同志,安全了。“水柜盖被掀开时,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一个穿着海军制服的年轻人伸出手,领章上的五角星在晨光中闪闪发亮。林默涵握住那只温暖的手,突然想起1938年在延安,第一次见到老方时,那位老党员也是这样握住他的手:“欢迎回家,同志。“

    上岸后的第一顿早餐是白粥配萝卜干。林默涵小口啜饮着热粥,眼泪却不争气地掉在碗里。这是他五年来第一次吃到没有掺沙子的米饭,也是第一次不必在吃饭时警惕周围的动静。负责接待的同志递给他一条毛巾,轻声说:“慢慢吃,这里是自己的地方了。“

    胶卷冲洗在海军基地的暗房里进行。当布防图的影像出现在相纸上时,几位军官同时倒吸冷气——图上不仅标注了美军第七舰队的锚地位置,还有反潜网的声波频率和鱼雷发射管的具体参数。“这些数据能让我们的潜艇在海峡来去自如。“一位佩戴少将军衔的军官激动地说。

    汇报工作时,林默涵详细讲述了潜伏台湾的经历。提到赵大海时,他特意说明:“虽然他是保密局的人,但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帮助我们。“这句话让会议室陷入沉默,最后那位海军少将说:“在特殊战场上,敌人和朋友的界限往往很模糊。“

    傍晚的厦门海滩,林默涵坐在礁石上,看着归航的渔船在暮色中连成灯的河流。默远的信放在膝头,弟弟在信里说已经安全返回台北,正在筹备新的联络站。“哥,你常说我们是海燕,注定要在暴风雨中飞翔。“信的结尾写道,“等全国解放那天,我想和你一起回南京,看看中山陵的雪松。“

    风吹过海峡,带着台湾岛的气息。林默涵将信叠成纸船,轻轻放进海水里。纸船载着兄弟俩的约定,在暮色中漂向远方。他知道,在看不见的战线上,还有无数像默远这样的年轻人,正带着信念在黑暗中前行。

    远处的军营响起熄灯号。林默涵站起身,对着台湾的方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这个礼敬给牺牲的老方,敬给潜伏在敌人心脏的默远,也敬给所有在“海燕计划“中献出生命的无名英雄。

    回到宿舍时,桌上放着一套新的军装和一张调令——他被任命为海军情报处参谋,负责分析从台湾传回的军事情报。窗外,月光照亮墙上的标语:“一定要拿回宝岛“。林默涵抚摸着标语上的字迹,想起老方临终前的嘱托:“我们这代人没能看到统一,你们一定要完成这个使命。“

    夜深了,厦门岛沉浸在寂静中。林默涵铺开信纸,在台灯下写道:“亲爱的母亲,我已安全抵达大陆。您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现在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写到这里,他再也忍不住,趴在桌上失声痛哭。八年潜伏生涯积压的恐惧、思念和委屈,在这一刻全部化作滚烫的泪水。

    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在信纸上,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后背。林默涵擦干眼泪,继续写道:“等台湾解放那天,我一定带着默远回家,在您坟前磕三个响头......“

    远处的海面上,灯塔的光束在夜空中划出金色的轨迹,像在为那些仍在黑暗中航行的“海燕“指引方向。林默涵知道,只要还有一个党员潜伏在敌人心脏,“海燕“的使命就不会结束。而他和弟弟,将在这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qianfutaiwan0haiyandeshiming/read/97/2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