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的雾气直到正午才稍稍散去,阳光穿透云层,在海面上洒下粼粼波光。沈墨(林默涵)站在墨海贸易行的货仓前,看着工人将一包包蔗糖搬上“福安号”货轮,眉头微蹙。货仓的阴影里,陈明月穿着蓝色工装,正清点货物数量,她的动作麻利,眼神却时刻留意着码头上来往的人群——李副官一行人虽然上午离开了贸易行,但沈墨知道,他们绝不会就此罢休,暗处一定有眼睛在盯着这里。
“先生,这批货都清点好了,总共是三百吨,和报关单上的数量一致。”陈明月走到沈墨身边,压低声音说道。她的发髻上沾了些许灰尘,却丝毫不影响那份沉静的气质。说话间,她的手指不经意地拂过沈墨的袖口,将一张折叠成细条的纸条塞了进去——那是她刚刚从保险柜里取出的,苏曼卿留下的微缩胶卷的解密密钥,用米汤写在宣纸上,只有浸泡在特制的药水里才能显现。
沈墨不动声色地将纸条攥在手心,指尖感受到纸张的粗糙质感。他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福安号”的船长身上——那是组织安排的可靠之人,姓王,早年在南洋跑船,熟悉高雄港到香港的航线,更重要的是,他曾是陈明月丈夫的部下,对组织绝对忠诚。“王船长,路上小心,最近海面上不太平,听说有海盗出没。”沈墨的声音不大,却带着几分刻意的提醒——“海盗”是他们约定的暗号,指代军情局的巡逻艇。
王船长会意,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黄牙:“沈先生放心,我跑了十几年船,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保证把货安全送到香港。”他说着,拍了拍沈墨的肩膀,手指在他的肩胛骨上轻轻敲了三下——这是“一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的信号。
沈墨转身走向贸易行的汽车,一辆黑色的雪佛兰轿车停在货仓门口。他刚拉开车门,就看到街角那辆熟悉的黑色福特轿车——李副官的车还没走,显然是在跟踪他。沈墨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模样,他回头对陈明月说道:“明月,你先回贸易行,我去港务局一趟,打点一下通关的事情。”
陈明月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却还是点了点头:“先生,路上注意安全,我在家等你吃饭。”她的声音温柔,却在“吃饭”二字上加重了语气——这是提醒他“小心跟踪,不要暴露”。
沈墨坐进车里,司机发动引擎,汽车缓缓驶离码头。后视镜里,黑色福特轿车果然跟了上来。沈墨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看似在休息,实则在快速思考。苏曼卿带来的情报万分紧急,根据密钥提示,微缩胶卷里记录的是台湾军情局在高雄港部署的新型雷达阵地坐标,以及美军顾问团即将抵达台湾的具体时间。这份情报必须在三天内通过香港的渠道传递回大陆,否则一旦美军顾问团到位,雷达阵地全面启用,日后的情报工作将更加困难。
“去‘望海楼’茶楼。”沈墨睁开眼睛,对司机说道。望海楼是高雄港有名的茶楼,位于码头附近的山坡上,视野开阔,能俯瞰整个港口。更重要的是,茶楼的老板是老渔夫发展的外围情报员,那里有一个秘密的联络点,藏在阁楼的地板下。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行驶,黑色福特轿车紧随其后。沈墨从口袋里掏出那枚祖传玉佩,指尖摩挲着玉佩上雕刻的莲花图案——这是陈明月早上塞给他的,说是能保平安。他知道,这枚玉佩不仅是情感的寄托,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如果他遭遇不测,陈明月可以拿着这枚玉佩去台北找苏曼卿,接手他未完成的任务。
望海楼茶楼的生意十分火爆,一楼大厅里坐满了客人,有商人、水手,还有几个穿着便衣的男子,眼神警惕地四处张望。沈墨走进茶楼时,老板老周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沈先生,今天怎么有空过来?还是老位置?”
“嗯,老位置。”沈墨点了点头,目光在大厅里扫了一圈,很快就认出了那几个便衣男子——是军情局的人,显然是李副官安排在这里的眼线。他跟着老周走上二楼,来到靠窗的雅间,这里视野最好,能清楚地看到码头的动静,也能观察到楼下大厅里的情况。
“沈先生,喝点什么?”老周给沈墨倒了杯茶,压低声音问道。
“雨前龙井。”沈墨说道,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