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镇上听到呼喊的年轻人,纷纷涌上来。
只见远方山脚下,数不清的施工员,或挥舞大锤开山破石,或驾驶车辆搬运渣土,或就地搭建野营帐篷,或操作设备钻孔打井···
忙碌且高效的劳动场景,令人仿佛回到了一年前。
当时的他们,从东边延伸过来,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从东向西,凿进了阿尔卑斯,并毫无阻力的一路向西。
于是有了现在的亚欧高铁-意呆利北部线。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镇上招募了大量打杂人员。
虽然薪资一般,但琳琅满目的食物管够,五花八门的饮料管够,各种类型的香烟管够,并且每周发放生活用品、洗护用品、衣帽鞋袜、万般零食,以及按照年龄,赠送一体机、游戏机、学习机···
以至于那段时间,小镇居民甚至生出一种‘要钱干什么’的奇怪念头。
而现在···
“又要修铁路了吗?”
“工地门口有个条幅,上面写了什么?”
“快把望远镜给我,我认识中文···上面写的是,援欧工程-意呆利重工业开发区,好像是要建厂。”
“建厂?他们收人吗?”
“走,快去瞧瞧。”
欧洲经济下行,并非因为利斯镇核泄漏堵住了红海,也并非因为非洲S1、S2赛季,更不是因为世界粮商。
而是1995年,北美、英格兰、珐國、徳國、倭岛五个国家签署了广场协定。
该协定的出现,令英镑、法郎、马克、倭币等等,大幅度升值,开始利好进口,不利于出口,导致欧洲的东西卖不出去。
珐囯反应过来之后,连忙拉着徳國推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的货币联盟目标,也就是欧元计划。
同时扩大非洲实控区,抓牢大量资源。
若非这些操作,欧洲各国在美刀潮汐的收割下,将会跟倭岛沦为难兄难弟。
但发达社会的高昂人工、高昂管理费用、高昂材料费用,导致‘不利于出口’的基本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即便1995年之后,珐徳对东方加大投资力度,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到成效,尤其东方没有加入WTO。
因此欧洲通货膨胀压力巨大,经济增长缓慢,当前就业环境十分惨淡,失业率难以统计。
就像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这座小镇,至少三分之一的家庭靠老一辈的退休金度日,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处于温饱线,剩下的则是进城谋生,或不知所终。但当今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不是‘产能’,是新旧产业迭代。
就像一个普通的珐國家庭。
其家里有空调,有风扇,有暖气,有冰箱,有电视,有汽车,夫妻正常工作,孩子正常上学。
如果工厂继续生产他们家里有的东西,他们考虑到经济下行的问题,除非已有产品出现损坏,否则不会购置新品。
而这样的家庭多了,大伙都不消费,珐國内部资金流动停滞,企业没有收益,国家没有税收,夫妻工资下调,孩子学不到新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