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朱标再来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不知是否是店家教授我简体字。”
    张泊连连摆手,开玩笑,他还要经营农家乐,哪来的这么多时间教华佗。
    他秉承着一个宗旨,自学成才。
    刘据如此,刘彻也如此,诸葛亮也还是一样。
    “此书可以自学,孔明先生那有一套书籍,元化先生你可借阅一番。”
    既然可以自学,那这么说来相较于隶书,确实要简单很多。
    念及至此,华佗也是放下心来。
    “元化先生,关于之后之事,可有何打算。”
    “既然学习简体字花不了多长的时间,那我欲借宿在刘使君这,不知刘使君可否欢迎。”
    刘备自然是无比欢迎。
    有着华佗在此,毫无疑问,不仅是平常的生活没有了疫病的困扰,而且每当战事结束,士卒们的幸存率也会大大提升。
    “元化先生既然想要在新野暂住,在下求之不得。”
    “多谢刘使君。”
    在感谢完刘备后,华佗将目光重新转回了张泊身上。
    “关于此书,店家,我有一个冒昧的请求。”
    “元化先生但说无妨。”
    “我欲将此事告知长沙太守张机,不知店家能否应允。”
    张机,这名字好耳熟啊。
    张泊眉头微蹙,眼睛眯起,在脑海中回忆着这个名字。
    张机,不就是张仲景嘛!
    好家伙,又是一位大佬。
    与华佗的后世“外科圣手”,“神医华佗”等众多称呼相比,张仲景的称号就简单很多。
    医圣!
    能被冠以圣字的,可都不是简单人物。
    兵圣孙武,武圣关羽,诗圣杜甫……
    医圣张仲景,这含金量自不必多提。
    他的《伤寒杂病论》乃是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被誉为“方书之祖”,也是后世医家的必读书目。
    在张泊看来,虽然张仲景与华佗都是神医,但是两人的研究方向却不一样。
    华佗偏向于外科,张仲景偏向于内科。
    如果将这两人招收到麾下。
    啧啧。
    能和阎王抢人了。
    当然,张泊也是想想。
    他明白这两人治病救人的理想,肯定是不会投靠当今的任何一人的,大概率只能靠学识吸引他们一些时日。
    不过,这想来也够了。
    “元化先生,我确实听说过张仲景的名号,难道先生之前就与张仲景相识。”
    华佗摇了摇头。
    “并不相识,只不过偶然拜读过他的《伤寒论》,我本打算趁此机会,前往拜会一番。”
    好家伙,两位大佬的碰面。
    著有《青囊书》的华佗,与著有《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的碰面。
    张泊已经有些期待起来。
    “元化先生不用顾忌,将此事告知张仲景即可。”
    如果能钓到张仲景,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此,那就多谢店家了。”
    之后,华佗看着赤脚医生手册中的图像,向张泊问询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也是华佗在另一方面在确认店家之前说的话的真实性
    很明显,张泊的回答令他心服口服。
    霍去病与霍光也在此刻回到了农家乐,从两人脸上的表情来看,望远镜和对讲机令两人十分满意。
    “店家,不得不说,你这两物对大汉有着大用。”
    霍去病刚一回来,就拿起桌上倒置的茶杯,给自己和霍光满上,然后“顿顿顿”一阵痛饮。
    看的出来,刚才确实费了一番口舌。
    “冠军侯,如何?”
    “不错,我预与陛下进言,向店家你购买一批此物。”
    张泊顿时眉开眼笑,这样就对了。
    “对了,冠军侯,可否将元化先生带去西汉一趟。”
    “店家,不用了,我已相信你之前所说的言语。”
    现在的华佗是一刻也不想耽误,就想直接回到新野,与孔明先生学习这简体字。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华佗突然改变了想法,但是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霍去病与刘据再跑一趟,倒也省下了不少事。
    “玄德公,元……元化先生,可否还有事。”
    霍去病看上去有些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农家乐通古代,开局接待刘关张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nongjialetonggudai0kaijujiedailiuguanzhang/read/97/62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